一、概述
1、指明显偏离正常且根深蒂固的行为方式
2、在生活不同方面出现适应不良问题,出现在生活或社会功能上的不良情况;
3、通常始于童年、青少年或成年早期,持续至成年乃至终生;
4、部分成年后可有所缓解;
5、可能是精神疾病发生的素质因素之一。
二、流行病学(目前研究成果并不理想)
1、患病率0.1%(我国1982年,1993年数据);
2、患病率2%-10%(目前国外研究调查,在普通人群中占比7%-10%)。
三、病因及发病机制
1、生物学因素
(1)遗传因素:同卵双生同病率67%, 异卵双生31%;
(2)神经生化因素:边缘系统,杏仁核,前额叶各种脑环路的异常;
(3)病理生理因素:脑电图出现慢波。
2、心理社会环境因素
(1)童年生活经历对个体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以特朗普家族为例);
(2)教养方式不当也是人格发育障碍的重要因素。
家族会给每个孩子一个家族烙印。
心理学就是养育学,能把人内在好的潜力发挥出来。
四、人格障碍常见类型(ICD-10)
1、偏执型人格障碍Praranoid Personality Disorder
(1)以猜疑和偏执为特点,但还达不到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
(2)始于成年早期,男性多于女性;
(3)临床表现:
——对挫折与拒绝过分敏感;
——容易长久地记仇,即不肯原谅侮辱、伤害或轻视;
——猜疑,把他人无意的或友好的行为误解为敌意或轻蔑;
——好斗,容易与他人发生争辩对抗;
——毫无根据地怀疑配偶或性伴侣的忠诚;
——自负、自我评价过高、对他人的过错不能容忍。
2、分裂型人格障碍Schizoid Personality Disorder
(1)以情感冷漠及人际关系明显缺陷为特点;
(2)男性略多于女性;
(3)临床表现:
——几乎没有可体验到愉快的活动;
——情绪冷淡,对人冷漠,缺乏热情和幽默;
——对他人表达温情,体贴或愤怒情绪的能力有限;
——对于批评或表扬都无动于衷,别人对他的看法等漠不关心;
——对与他人发生性接触毫无兴趣(要考虑年龄);
——几乎总是偏爱单独行动,回避社交,离群独处,我行我素而自得其乐;
——过分沉湎于幻想和内省;
——没有亲密朋友,与人不建立互相信任的关系(或者只有一位),也不想建立这种关系;
——明显地无视公认的社会常规及习俗。
3、社交紊乱型/反社会型人格障碍Dissocial/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
(1)以不遵守社会规范和漠视或侵犯他人权利为特点;
(2)男性多于女性;
(3)临床表现:
——对他人感受漠不关心(没有基本的共情能力);
——缺乏责任心,无视社会规范与义务,经常违法乱纪;
——尽管建立人际关系并无困难,却不能长久保持;
——对挫折的耐受性极低,微小刺激便可引发攻击,甚至暴力行为;
——无内疚感,不能从经历中特别是从惩罚中吸取教训;
——很容易迁怒他人,当他们与社会相冲突时对行为做似是而非的合理化解释。
4、情绪不稳型人格障碍Emotionally Unstable Personality Disorder
(1)冲动型人格障碍Impulsive Personality Disorder
(2)边缘型人格障碍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核心是自我认同的问题)
——特点:以极不稳定的情绪、行为、人际关系和自我形象为特点;
——女性多于男性;
——情绪不稳定;
——人际关系不稳定,与人关系要么极好要么极坏,害怕被抛弃,不能忍受孤独;
——自我想象、目的及内心偏好常常模糊不清或者扭曲,缺乏持久的自我统一性,自尊心不足,持续空虚感,挫折耐受性低;
——行为不计后果,易冲动。
5、表演型(癔症型)人格障碍Histrionic Personality Disorder
(1)以过分的感情用事、夸张言行吸引他人的注意为特点;
(2)情绪不稳定,暗示性、依赖性强;
(3)女性多于男性;
(4)临床表现:
——自我戏剧化、做作性、夸张的情绪表达;
——暗示性强,容易受他人或环境的影响;
——情感体验肤浅,情感反应强烈易变;
——不停地追求刺激、为他人赞赏以及自己为注意中心的活动;
——外表及行为显出不恰当的挑逗性,甚至于卖弄风情,给人以轻浮的感觉;
——对自己外观容貌过分计较;
——自我中心、自我放任,感情易受伤害,为满足自己的需要常常不择手段。
喜欢别人关注自己,一般人也有,一般都在正常范围里。突然的情绪爆发等为主要区别。为了获得其他人的关注是主要内心需求,喜给别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6、强迫型人格障碍Obsessive-compulsive Personality Disorder
(1)以过分地谨小慎微、严格要求与完美主义、内心不安全感为特征;
(2)男性多于女性;
(3)约70%强迫症患者病前有强迫型人格障碍;
(4)临床表现:
——过分疑虑及谨慎,常有不安全感,往往穷思竭虑;
——常拘泥细节,犹豫不决;
——完美主义;
——道德感过强,谨小慎微,过分看重工作成效;
——过于迂腐,拘泥于社会习俗,缺乏创新和冒险精神;
——刻板和固执。
不是强迫症,但是个连续谱。百分之70强迫症之前都有强迫型人格。比如非常准时,非常的谨小慎微,和强迫症相处也会很拘谨。一般来说是受到养育风格的影响,父亲的严厉。
7、焦虑(回避)型人格障碍Anxious(Avaoidant) Personality Disorder
(1)对拒绝极其敏感和社会回避为特征;
(2)常常感到紧张、提心吊胆、不安全及自卑;
(3)临床表现:
——持续和泛化的紧张感与忧虑;
——自卑、相信自己在社交上笨拙,没有吸引力或不如别人;
——在社交场合总过分担心被人指责或拒绝;
——除非肯定受人欢迎,否则不肯与他人打交道;
——出于躯体安全感的需要,惯性地夸大日常处境中的潜在危险,而有回避某些活动的倾向;
——对拒绝和批评过分敏感。
非常苦恼,和焦虑,社交恐惧等有关联。有个内射性的严格的超我,早年被拒绝的比较多,或者缺乏被拒绝和受挫。伴随其他病症非常常见。
8、依赖型人格障碍Dependent Personality Disorder
(1)以过分依赖,害怕被抛弃和决定能力低下为特征;
(2)女性多于男性;
(3)临床表现:
——请求或顺从他人为自己生活中大多数重要事情做决定;
——将自己的需求附属于所依赖的人,过分顺从他人的意志;
——不敢对所依赖的人提出即使是合理的要求;
——过分害怕不能照顾自己,在独处时总感到不舒服或无助;
——沉陷于被关系亲密的人所抛弃的恐惧之中;
——没有别人的保证时,不能做出日常决定。
五、诊断
1、诊断(由于共病率较高,需要时间并仔细评估)
(1)多方面采集病史资料;
(2)临床访谈;
(3)量表评估、自评问卷;
(4)对于大多数亚型,通常要求至少三条临床描述的特点或行为的确切证据,才能诊断。
2、诊断要点
(1)开始于童年、青少年或成年早期,没有明确的起病时间,不具备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过程(比如癫痫病人出现人格的改变不叫人格障碍);
(2)不是由广泛性大脑损伤或病变以及其他精神科障碍所直接引起的;
(3)异常行为模式是持久的、固定的、泛化的,不局限于精神疾患的发作期,并且与个人及社会的多种场合不相适应;
(4)意识状态、智力均无明显缺陷,一般没有幻觉和妄想;
(5)主要表现为情绪和行为异常,个性上又情绪不稳定、自制力差、与人合作能力和自我超越能力差;
(6)一般能应付日常工作和生活,能理解自己行为的后果,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理解社会对其行为的评价,主观上往往感到痛苦;
(7)各种治疗手段效果欠佳,再教育效果亦有限。
人格障碍的共病现象很严重,对诊断带来困难。还有证据不足的情况带来诊断困难,因为有时候人格障碍的变化是个连续谱。ICD-11中对人格障碍的诊断有了很大变化。按照连续谱来看人格障碍的严重程度,也就是根据他的社会功能受损程度来分,然后按照人格临床特质来诊断,包括五个维度来描述人格症状。
六、治疗和预后
1、药物治疗(该领域缺乏研究,因此长期疗效不够明确)
(1)一般而言,药物治疗难以改变人格结构,但在出现异常应激和情绪反应时少量用药仍有帮助;
(2)一般不主张长期应用和常规使用,因为长期效果难以肯定:
——情绪不稳定:少量应用抗精神病药物;
——攻击行为:少量碳酸锂或其他心境稳定剂;
——焦虑:少量苯二氮䓬类或其他抗焦虑药物;
——冲动: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氟西汀(分裂型人格障碍和边缘型人格障碍)。
2、心理治疗
(1)建立良好治疗关系;
(2)帮助其认识个性缺陷之所在;
(3)鼓励和强化他们积极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
(4)分析性治疗、认知治疗、行为治疗、家庭治疗;
(5)个别治疗、小组治疗.
3、教育和训练
4、预后:治疗效果有限,总体预后欠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