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屠夫1868
欢迎关注:基业长红
转载需获本人授权,并注明作者和出处
“ 大多数人只是思想和行动上的从众者,
像镜子一样反射别人的信念和价值体系,
缺乏动力和能力去按照自己的方式思考。”
—— 理查德·保罗
这是屠夫的第 239 篇原创,全文 3200 字
阅读时间 8 分钟,读完别忘了【点赞】哦
金钱永不眠,屠夫问候各位早安。
疫情影响之下目睹各种怪现象,屠夫感触颇多。
在疫情的恐慌和悲观之中,有人误判形势,有人炮制谣言,更多人则是传播这些误判和谣言。
说到底,大部分人还是缺乏足够的思维训练,只能人云亦云。
投资之内与投资之外,皆是如此。
前段时间读了理查德·保罗的《思辨与立场》,书中提到「成为公允无偏思考者的习惯」令人印象深刻。
屠夫相信,投资是最需要终身学习的工作,高效的学习离不开良好的认知习惯,所以卓越的投资者首先必须是一名卓越的思考者。
这6个认知习惯,一定对你有所帮助。
01 认知谦逊:知道自己无知
一知半解的人,最爱草率地进行归纳,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人云亦云的人,最爱不加批判地接受,以偏概全一叶障目。
他们都陷入了「认知自负」的误区里。
认知自负是人类固有的自我中心倾向所造成的,它令我们相信 ——
自己懂得的东西,比实际知道的要多……
我们的思维几乎不会出错,不需要提升……
我们的所见所闻都是事实……
当上述想法受到挑战时,人们的第一反应是拒绝承认。
人们宁可忽视和掩盖自己的认知缺陷,也不愿放下面子承认自己的无知。
而「认知自负」的反面,是「认知谦逊」。
认知谦逊,能令我们意识到自己知识的局限性,对周围的环境敏感。
它能让我们注意到自己观点的偏差、成见和局限,避免自我蒙蔽。
02 认知勇气:无惧他人质疑
人类本能的自我中心,让我们不自觉地害怕一些事:
害怕自己的想法与众不同,或者自相矛盾……
害怕反省自己根深蒂固、由来已久的信念……
害怕自己在思考新问题时,会面临未曾遇到过的困难……
许多人会通过一种情绪化的方式认同某种信念,以此界定「我是谁」。
当那种信念遭到质疑时,他们会体验到来自内心深处的某种恐惧 —— 质疑那种信念,仿佛就是在质疑他们自己。
这就是「认知怯懦」。
一些投资者喜欢给自己贴上“价值投资”的标签,一旦这个标签遭到质疑,就会紧张得像热锅里的蚂蚁一般,气急败坏地跳出来骂娘。
还有另一些所谓“趋势投资”派,屠夫讲 第2层次思维 时非要评论一下,将自己的“追涨杀跌”说成“第3层次思维”。
这两个「认知怯懦」的例子,屠夫把两个派别里的败类一起得罪了,哈哈~
回到原题,反观那些真正的价值投资者 —— 比如巴菲特,在面对他人质疑和自己犯错时,都表现得特别坦然。
你看,抄底航空股失误后,巴老不久果断止损加认错了么?
这就是理查德·保罗提倡的「认知勇气」:
愿意面对和公正评价思想、信仰或观点,
珍视那些愿意进行批判性分析的信念,
而不是屈从于本能的内心恐惧。
03 换位思考:拥抱对立观点
「换位思考」是经常被提及,却经常被忽视的一种认知习惯。
经常被提及,是因为观点不一致时,我们希望对方理解自己;
经常被忽视,是因为同样的情况下,我们很少主动理解对方。
思维上的「自我中心性」是一种本能的倾向,它令人们避免按他人的逻辑思考问题,甚至会忽略考虑他人观点。
它是“人云亦云”的对立面,但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
只从自己狭隘的角度出发去理解这个世界,不能设身处地地站在别人的立场考虑问题。
这是一种将自己的需求和欲望凌驾于他人之上的本能倾向。
试图准确地从别人的观点出发进行思考,是很困难的。
换位思考,要求我们能站在他人的立场看问题,理解别人的需求。
但是这种难以掌握的认知习惯,非常重要。
理查德·保罗为我们举了几个身边的例子:
如果你不能明白配偶的心思,那么你的婚姻质量可能会受到严重影响;
如果你无法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那么他们可能会误解甚至疏远你;
如果你跟不上主管领导的思维,那么你很难在自己的工作里获得成功;
如果你没法理解下属的困难,那么你也很难理解他们为什么我行我素。
「换位思考」放到投资世界里同样重要,因为交易总有对手方。
当你买入时,可曾想过谁在“甩卖”?为什么他们愿意卖出?
当你卖出时,可曾想过谁在“接盘”?为什么他们愿意买入?
交易双方只会有一方正确,他们的逻辑,真的错了吗?
04 认知一致:拒绝双重标准
上面刚提到,观点不一致时我们总希望对方理解自己,却很少主动理解对方。
这种“双重标准”其实是一种认知虚伪。
虚伪隐藏在每一个人身上,认知虚伪令我们倾向于对别人运用一套更加严格的标准。
希望别人坚持的标准,自己却未必能坚持;公开承认某些观点,自己却未必遵从这些观点行事。
而且,发生上述情况时,许多人认为这没有什么不公平的 ——
大部分人在无意识的状态下,都是“双标”的。
认知虚伪的反面是「认知一致」。
认识到对自己和对别人的标准应当保持一样,这是认知一致;
对自己和对对手的证据和逻辑一样严格要求,这是认知一致;
深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他人宽容,这也是认知一致。
屠夫常说,投资是一件知易行难的事,因为“自己的认知”和“自己的行动”也很难保持一致。
可是啊,“知道做不到,等于不知道”。
这又何尝不是一种认知虚伪呢?
05 认知坚毅:坚持深度思考
罗素说,很多人宁愿死也不愿意思考。
大多数人是有「认知惰性」的,一旦面对有挑战性的问题就会停止思考,希望有更简单的方式“帮”自己了解。
“3分钟了解xxx”、“一张图告诉你yyy”等类型的文章广受欢迎,正是因为多数人有认知惰性,缺乏深度思考的动力和能力。
他们没有耐心了解一件事、一种观点的全貌,只想吞咽别人咀嚼过、消化过的信息。
如果某个问题需要持续思考才能得到回答,他们会变得很不耐烦甚至直接中断。
懒于思考的投资者,只是在给人送钱。
多少一知半解的“价值投资者”,天天追涨杀跌?
多少似懂非懂的“基金投资者”,闭眼买主动型基金?
更别说近期的中行原油宝事件 ——
穿仓的“受害者”里,多少人真的知道自己买的是什么?
反过来看,具有「认知坚毅」习惯的人,总是能坚定地深入思考,追求洞见。
理查德·保罗甚至断言:
所有的高级层次的思维,
都需要一定程度的认知坚毅。
关于如何深度思考,将认知坚毅转化为实际行动,屠夫有两个方法。
一个是「5Why方法」,对一个问题深入追问5层“为什么”,向上追溯根源;
另一个是「5So方法」,对一个现象深入追问5层“所以呢”,向下推理结果。
叶修的《深度思维》一书详细地介绍了这两种方法,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找来看看,屠夫在此不作展开。
06 思维自主:习惯独立思考
理查德·保罗说:
大多数人只是思想和行动上的从众者,
像镜子一样反射别人的信念和价值体系,
缺乏动力和能力去按照自己的方式思考。
人是社会性动物,许多人倾向于不加批判地接受主流观点,甚至将其作为一种绝对正确的思考和行为方式。
无论这些观点是否合理,他们都会不断地自我催眠和自我强化这种观点,毕竟这会让自己感觉“在组织里”。
这种「思维从众」是一种自我迷失 —— 不再拥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不过是一具会行走的躯壳罢了。
与之相对的是「思维自主」,这与前面提到的换位思考和认知勇气都相关。
「换位思考」要求我们拥抱对立观点,从另一个角度出发进行思考,补全和修正我们原有的逻辑。
但这不是让我们放弃自己的思考,不假思索地全盘接纳对立观点,“换位”不是“弃位”。
「认知勇气」要求我们无惧他人质疑,不因为自己可能出错而恐惧,更加谨慎地验证自己的逻辑。
而这份认知上的勇气和思维上的缜密,是建立在思维自主的基础之上的。
07 写在最后
屠夫动笔写本文之前,犹豫了很久。
因为保罗所提的这些认知习惯,连我自己也并非百分百完美地拥有,更不要说毫无折扣地落实了。
可是转念一想,就算自己还做不到百分百,那又怎样呢?
把好的标准分享出来,反而更好地敦促自己,以更好的认知习惯去思考,去学习,去投资。
因为「认知谦逊」,我们知道自己无知,不会自我蒙蔽;
因为「认知勇气」,我们无惧他人质疑,客观看待批评;
因为「换位思考」,我们拥抱对立观点,理解他人诉求;
因为「认知一致」,我们拒绝双重标准,追求知行合一;
因为「认知坚毅」,我们坚持深度思考,避免一知半解;
因为「思维自主」,我们习惯独立思考,绝不随波逐流。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