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趣说】五、人生如戏,全靠演技,戏说那些婚恋市场中的伪装者们

人生如戏,全靠演技

        家庭与事业对女性来说似乎一直是一道单项选择题,两者总是很难兼得。现有研究表明,对已婚女性而言,如果一个女人的事业比起她的丈夫发展得更好,能赚更多的钱,那这段婚姻满意度就会降低,离婚的概率就会提高。但是男性却不会因为自己强悍的事业心,事业顺遂及职场升职而遭受惩罚、遭遇婚姻中的不幸。因此已婚女性往往会选择为家庭做出牺牲,会找个离家近的轻松工作,将主要精力放在孩子和家庭上,从而导致自己在事业上根本无法伸展,约束了职业生涯的上升空间。

        对单身女性而言,固有的性别和家庭观念(比如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女性应该以家庭为主)也直接影响着她们的婚姻与事业选择,有时甚至会出现隐藏自己真实职业追求和能力从而换取在婚姻市场上的优势的情况。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有事业心、有进取心、事业有成”放在男性身上,皆为褒扬,这些特征同时加大了他们在劳动市场和婚姻市场的优势。但是类似特征放在女性身上,结果就不尽然了。男性往往更喜欢温柔贤淑、事业心弱的女性伴侣。在找对象的时候,男人往往会选择避开教育程度高、事业心重、有职业抱负的女性。对他们而言,能力比自己强、学历比自己高的女性皆不是好选择。此类现象十分普遍,如在中国女博士就被歧视性地归类为第三种人,在婚姻市场上婚配优势较低。电视剧里,玛丽苏女主多为傻白甜。

        今天我们关注单身女性在婚姻和职场之间的权衡问题。对单身女性而言,职场上表现的自信、雄心壮志及相关行为可能会在降低她们在婚姻市场中的吸引力和优势。例如,志愿担任领导角色或要求晋升有助于女性的职业生涯发展,但却可能会向婚姻市场发出负面信号。在日常活动中,如在会议上发言,负责项目,工作到很晚,服装、发型和妆容的选择等普通行为也都是一种权衡。在一个市场的优势可能是另外一个市场的毒药。现实中,女性往往将工作、学习场所中遇见的男性当做潜在的对象,劳动市场和婚姻市场一定程度上空间重叠。故单身女性要对潜在的对象隐藏自己在职业上的行为很难,比如隐藏工作加班和出差的状况就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即使不容易,很多单身女性依然会试图通过演绎“傻白甜”的角色,来改善自我的婚姻市场选择。

研究设计

        我们选择在某商学院MBA新生展开实验。MBA项目的学员既有已婚男女又有单身男女,占比相对合理,满足实验设计的先决条件。同时,MBA项目中涉及加入专业俱乐部和组织,校园招聘面试,各行业高峰会议等活动对学生的毕业后求职及职业表现来说十分重要。MBA项目对学员背景有一定要求,学员相对优秀。有调查显示,哈佛商学院MBA项目31%的女性学员、16%的男性学员"嫁"给了校友。因此对于单身女性学员来说,选择念MBA 对他们来说既职业生涯的投资又是一个寻找佳偶的机遇。

        总体而言,我们有四类数据:

        (1)学校提供的2010-2016年全部MBA学生入学的官方基础背景数据;

        (2)针对2016届学员的问卷调查数据;

        (3)首次实验数据;

        (4)第二次实验数据。比较2016届学生与以往历届学生的基础特征,尤其是单身女性和非单身女性的基础数据,基本相似,样本具有代表性。如年龄(平均年龄28岁)、性别比例(平均男性占比67%)、国籍(美籍最多,亚洲其次)、入学GMAT成绩(700-710)等。

第一个实验:

        在MBA课程的第一天,职业中心组织都会展开职业咨询及安排的相关课程。该课程是强制参加、涉及了解学员基础职业偏好信息,会用以判断学员暑期实习的该如何安置。然而暑期实习又直接与学员毕业后的工作机会直接相关。大约50%的学生从实习公司获得了一份毕业后的工作机会,并且超过三分之二的学生接受了这份工作。因此学员有充分动机参与该课程,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完成实验。实验过程中,所有学员被要求填写一份职业问卷,内容涉及对未来工作的期望,例如薪酬、工作时长和出差频率等。我们巧妙地设计了两个版本随机发放:两个版本保持完全一致,除了一种告诉学员其回答将会在课堂上公开讨论,另一种告诉学员其回答会被保密。此外,两个版本表明学生的职业顾问会看到他们的答案,而雇主不会,故而学员答卷不会受需求方影响。值得一提的是,在问卷中,我们设计了安慰剂测试问题,即对自身写作技巧的评价和对竞争性环境的适应性程度。填写会被公开讨论版本问卷的单身女性学员,可能会担忧自身选择太重事业的话,会影响她找对象,因此会偏向掩饰选时长短、出差少的工作。

第二个实验:

        三个月后,为了进一步证明了单身女性在意的是自身婚姻市场魅力值,所以更倾向于在男性学员面前掩饰自己的事业心,而非是其他女性的评价,我们在学期末职场课上进行了第二次实验。所有男性和女性学员被随机划分为不同的小组。第一类小组全由女性构成,第二类小组中只有一个女性学员,其他都是男性学员。每个学员都需要回答一份问卷,在问卷中他们需要从三对虚拟假设的工作中分别选择一种,之后在小组内讨论各自的选择。

        选择一:一份高工资的工作但每周需要55到60个小时,而一个薪水较低的工作需要每周工作45到50个小时。

        选择二:经常出差,但有机会迅速晋升为合作伙伴和不用出差但晋升空间比较狭窄,希望不大。

        为了避免被学员发现实验的初衷,我们在其中设计了第三个安慰剂测试性的选择:一个具有积极社会影响但很少同事互动的工作和一个需要与同事和工作环境积极互动,但没有社会影响的工作。

实验结果

        实验一结果发现:填写答案会公开讨论问卷的单身女性相比于填写匿名讨论问卷的单身女性填报的工资更低、工作时长更少以及出差频率更低,同时她们也相对较少表现出职业进取心。男性则没有类似差异。可见,单身女性担忧如果她们过于表现出有利于劳动市场的事业进取心等特征会降低她们在婚姻市场上的优势,故而她们在会影响自身公众评价的情景中会选择掩饰。

实验一结果

        实验二结果发现:在都是女性的小组中,单身女性学员会选择工作强度更高的工作;而在有男性学员的小组中,单身女性学员会选择工作强度较低的工作。这反映出单身女性在乎的更多的是来自男性的评价。

实验二结果

结论

        我们运用实验结果证明在男性面前,单身女性学员会选择掩饰有利于职业生涯的人格特质及行为来避免在婚姻市场中散发出不良信号。传统的社会规范和传统性别角色规范影响着婚姻市场决策,导致了男女性在劳动市场上的不同表现。这有助于我们了解劳动力市场的性别差异。受传统观念的制约,为了找个好对象,面对权衡,女性的许多重要学业和职业决定都会被影响、被改变。从基础教育投资,到大学专业选择,再到女性职业选择与发展,无一不受其影响。当然,女性对男性婚姻市场偏好的认知是否准确,是否会高估或低估有待商榷。中国过去几十年,社会变化显著,男性婚姻市场偏好或许呈现动态变化和区域差异,这些是否造成婚姻市场空间差异,影响着不同劳动市场的性别差异?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数据趣说,用科学的数据来解读,告诉你一些社会现象背后的原理。

你可能感兴趣的:(【数据趣说】五、人生如戏,全靠演技,戏说那些婚恋市场中的伪装者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