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自己深度思考的能力?

深度思考只是你解决问题最不常用的习惯。


也许你会为福尔摩斯的睿智和聪明感到兴奋,因为它了你成为下一个福尔摩斯的希望。


也许你也看过许多电视剧,里面主角在危机关头,总能说出富有人生哲理的话,鼓励大家一起克服难关。


甚至你的身边就有这么一群人,他们不仅在学习上富有成效,工作的效率也高,老板面前总能表现的才思敏捷。最可恨的是,他们玩的也是非常happy。


现在,我想说,你的眼睛欺骗了你。


你看到的所谓光彩夺目的演讲,见解独到的交谈和判断,不过是别人长期坚持思维练习和实践积累的【快思考】。


而你一直追求的深度思考,就是真正的【慢思考】在生活中并不经常使用,除非你是一线的科研人员。


慢思考需要我们悄悄地淡化快思考。它是一个深度挖掘信息的过程。你只有缩小思考的广度,才能更好地探索思维的深度。


举个经典例子来帮助大家理解。


一个制鞋厂。每一双鞋子的生产,都必须经过三个小车间——鞋底,鞋身,包装。每个小车间分工合作,一直没出什么问题。


一天鞋身的机器出了故障。工头便叫维修工修好就继续日常工作了。可一次接一次,这里的机器不断出故障,问题变得越来越麻烦。


于是工头叫来了厂长。经验丰富的厂长冷静地问机器那里出了问题,发现原来是最近的鞋底都普遍过薄导致的机器堵塞。


然后鞋底车间一番询问,又了解到最近市场鞋底的供货商在偷工减料,才导致鞋底普遍偏薄。


了解到事情的源头后,厂长便根据市场的交易规则,重新找到原料供应的合作伙伴。问题便的到了很好的解决,也不会再因为这种情况导致的机器故障了。


开始工头的处理就属于【快思考】,不考虑原因的解决问题。后面厂长则利用【慢思考】,仔细分析问题背后的问题,刨根问底,直至源头。


实际的【慢思考】比这复杂的多。更多的是科研人员和决定世界走向的企业家们需要去仔细琢磨的。我们了解就行,不必深究。


(这里区分下福尔摩斯,大多数情况都只是猜想,假设,加上自己的经验,与深度思考需要的可证伪相冲突,故不成立。)


福尔摩斯的推断,救世主的宣讲和同事临时的才思泉涌都只是【慢思考】。


【快思考】依赖过去的经历,其中就包括自己的认知,价值观,脑子里的知识储备,逻辑思维等。


福尔摩斯的故事上面已经提到了,这里就不细说了。当然还是举个简单的例子帮助大家理解一下。


就好比你高考前夕,每天日日夜夜疯狂的刷题,有数学,有物理,还把整本生物书倒背如流。然后考试时的反应灵敏,不是你的【慢思考】在帮你。


而是凭着你的做题经验,大脑形成了相关问题的脑回路,通过这种类似于经验动物东西在答题,这就是【快思考】。


的确,这种应试教育好处很明显,我们能在短时间内记住大量的基础知识,想乘法口诀带来的心算就比国外不知道强到哪里。


当然,弊端也很明显。我国几乎没有多少顶尖科学家。因为大家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已经习惯了【快思考】,更多地用经验主义来思考问题。


总之,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就是【快思考】。怎么让你的快思考在人群当中显得独到有见解,让人喜欢听你说话呢?


接下来,我将会分享世上最sb的人都能变成国之栋梁,交际天才的【快思考】的练习方式。


一.学习方法


为什么我要把学习方法放到第一个来说呢?


因为,接下来的知识都需要用到它,而且非常重要,它会影响你接下来的学习效果,可以帮助你开启理想中的学霸模式。


就像开头说的,生活中,总有些人,同事或是朋友,他们学什么都很快,我半天啃的一片古诗文,才背下来,转眼他默写都完成了。


领导交代的任务,我也认真在做,可他总比你快那么一点点,心有不甘却无可奈何。


这里要分享的学习方法也不是什么深不可测的秘密。就是最近读的一本书《学习之道》。


书里主要讲了如何利用我们心里的“小恶魔”。让它为我们所用,便可以帮助我们高效的进行学习。


书的理论集中在一个三角循环里。


按顺序往下,就是模块的构建,发散和专注模式的互换,间歇和想象。


其中这个三角是一个正循环。知道你能真正理解知识点为止。


你能想象自己最爱的女朋友,最思恋的家人。他们在你的脑海里便构成了一个组块。你高数课本上的目录也是一个组块。


书上举例想象成汽车,外形便是组块,内部结构便是我们需要填充的内容。


构建组块就是处在发散模式下,这也是记忆记忆的第一步。


然后就是发散和专注模式的切换。由原先的自上而下的构建组块。转换到自下而上的填充组块,这个时候你就需要回忆你女朋友或亲人与你的详细的生活故事。


或是高数里某章的详细内容,把这些知识点填充进去,你的组块才能饱满,我就把你填充组块当成理解了知识点。


最后,你需要在学习完所有的知识点后,放空大脑,开启发散模式,重新回想你学过的知识,加深组块的记忆。


也许一个目录是一个大的组块,其实这就像一棵树,树干只有一个,单它可以分出无数的树枝,每一个树枝又可以形成新的组块。


如果发现某个组块空缺,想象不全。我们便需要重复第一步,然后一直循环,直到能清晰的想象为止。


学以致用。书本上的知识,知乎上的回答写的再好,你也需要自己理解,并灵活运用到自己的学习中去。


二.逻辑训练


希望大家在掌握前一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如果实在来不及,想学也是没问题的,多花点时间仔细用心思考,效果也不错。


如果你的兄弟姐妹做了父母明令禁止的事,你会告诉父母还是隐瞒不说?


无数专家都说股市要跌、房价要涨,或者激烈地唱着反调,你相信谁?质疑谁?结论是唯一的吗?


所有这些问题背后,你自己的观点是什么?你的理由是什么?有确凿的证据来证实吗?

摘自《学会提问》的简介部分。


本来准备了一些例子,也修改的不错了。但,左思右想,还是用书里的例子更深刻些。


大家上面都看到了,逻辑思维,我也是学习自《学会提问》一书。


本书全篇围绕批判性思维展开。


在讨论批判性思维前,我们得知道什么是海绵式思维和淘金式思维。前者总是会相信最后接收到的信息,后者有自己对接收信息的理解。


我们主要讨论后者淘金式思维,它的另一种说法也叫批判性思维,但有强弱之分。弱批判性思维总是固执己见,不抱着自己的观点,不接受他人的反驳;


强势批判性思维,更强调在有自己独特见解基础上,听取他人意见,并审视自己的信念和观点。


OK,理解上面的知识后期,我们再来看看如何完善我们的强批判性思维(后面都称批判性思维)。


那么首先我们就得学会区分别人说的和自己听到的信息是否存在漏洞,我们才能进行批判。


对别人的某个观点进行批判,我们就需要了解


1.论题与结论是什么?

2.理由是什么?

3.哪些词句的意义有歧义?

4.什么是价值观假设与描述性假设?

5.推理中是否存在谬误?

6.论据的可靠性有多大?

7.是否存在竞争性原因?

8.统计数据是否具有欺骗性?

9.哪些重要信息被遗漏了?

10.可能得出哪些合理的结论?

来自豆瓣书友,侵删。


这些全都是我们在评价一个观点时需要考虑到的信息。这也就依赖于我们平时多观察多思考。


最后,大家可以利用批判性思维,提出我叙述不足的地方,欢迎评论区留言。




三.高效的阅读


国外学者都会花大量时间去反复做实验,从实验中获取信息,推理,验证,并得出结论,形成最底层最基础的学科知识和逻


辑。 相较之下我们中国做实验论证的少之又少,很多都是直接生搬硬套,改良一下就变成自己的理论了。

【慢思考】很重要,任何一个伟大的发明都离不开它。为什么要在最后谈到【慢思考】呢?因为这关系到我们对阅读的重视程度。


一个人只有坚持长期的有效阅读,带着前面两种方法阅读,积累知识,扩大自己的知识圈。才能在关键时刻激发自己的【慢思考】创造真正的价值。


读书又分为三类,第一类叫元信息,都是一般国际上领先的科研论文;


第二类叫二手信息,一般是专业人士把原信息用通俗的语言加工,内容稍微简略点;


第三类就是个人带有感情色彩在第二类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形成的文章,像大多数公众号上的文章就是第三类信息。


作为一般读者,我们一定会首选第二类信息的书籍,在此基础上,同时应该区分娱乐和心智提升,以及知识的扩充三类书籍。


在我们列了书单之后,有计划的阅读,你的【慢思考】将会变得更有意义,【快思考】也会更能准确的符合人们的需求,吸引人们目光,成为人群中的焦点。

你可能感兴趣的:(怎样培养自己深度思考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