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预告
时间:6月6日(周四)下午3:00~5:00
地点:晋商银行桥头街支行(五一路南肖墙口晓山大厦)
内容:第三期《新文化之群星闪耀》之 第六讲《林语堂——“两栖人生” “两脚踏中西文化 一心评宇宙文章”》(下)
主讲:赵宇暹老师
第五讲回放
5月30日下午,是第五讲,即林语堂的上讲。
赵老师从林语堂先生的出生、成长的时代背景讲起,讲到先生的生平、轶事及婚姻。
赵老师说,林语堂先生一生如此,与他进入的“视角”恰当有关。一方面是时代和家庭的影响,同时也是他个人智慧的选择。
从背景开始,是赵老师常用的介入点。
生平
林语堂于1895年出生在福建龙溪,父亲是基督教的牧师。这使先生的“两栖人生”有了可能性。
父亲竭尽全力要儿子接受最先进的教育,林语堂于1912年到上海圣约翰大学读书,毕业后到清华大学任教,后赴美,从此走向世界。
从美国,经法国,到德国,从1919年到1923年,先生获得了哈佛大学文学硕士和莱比锡大学比较语言学博士。
1923年回国,先后在北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厦门大学、上海东吴大学任职。1957年赴新加坡参与筹建南洋大学,任校长;1967年受聘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
1976年在香港去世,享年80岁。
上面是先生求学、教学研究(办学)的路线,先生还有办杂志、写文章、著书、编字典的路径,也曾任外交部秘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艺文组主任等职。
赵老师讲到,先生的《吾国吾民》当年在美国连续52周排榜首,先生曾四次提名诺贝尔文学奖,语气充满了自豪和钦佩。
讲到林语堂的演讲,赵老师深深赞叹先生在当年具有的发自内心的文化自信,赞叹先生敏锐的感受力和杰出的语言表达、运用能力。
赵老师讲到林语堂的二姐和二女儿。二姐天资聪慧,很渴望上大学,却无望,结婚怀孕后染鼠疫去世;二女儿林太乙继承了林语堂的衣钵,中英文造诣俱深,著有《林语堂传》、《林家次女》等传记,曾是美国《读者文摘》中文版总编,耶鲁大学中文教授。
林语堂还有另一个身份,他是一个发明家、“中文打字机之父”,有多项发明并拥有3项美国发明专利。
趣事
赵老师讲了林语堂先生的许多逸闻趣事,“戒烟没什么难”、“你们的抽水马桶好”、“吃了以后你得开口演讲”、“世界大同的理想生活”、“半截子精彩演讲”等,还讲了先生对“竹笋炒猪肉”、“白菜煮鸡”两道菜的推崇赞赏。
幽默
林语堂先生有诸多称谓,其中一个是幽默大师。赵老师讲了“幽默”的词源、“幽默”与“滑稽”的不同、以及“幽默”的作用等等。
林语堂先生《生活的艺术》中《论幽默感》写到“而微妙的常识、哲学的轻逸性和思想的简朴性,恰巧也正是幽默的特性,而且非幽默不能产生”。
“幽默”是个大话题,我这里不写了。
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去读先生的文章著作,领略先生的观点和风格。
爱情婚姻
讲到先生的婚姻,赵老师讲到1919年结婚之前,廖翠凤的信心:“贫穷算不了什么”;结婚之后林语堂烧掉结婚证书,以表永远相爱偕老之心:“结婚证书只有离婚才用得上”;讲到金婚纪念时,林语堂的《老情人》。
讲座结束后,几名意犹未尽的朋友还得到了加餐,赵老师说,林语堂婚姻美满的秘籍是,“把婚姻当饭,把爱情当点心”。
花絮
讲座中,赵老师涉及的内容很广泛,讲到骆驼祥子,讲到赛珍珠,讲到罗马人的斗兽场,讲到林语堂和胡适各自追求的“自由”,也讲到生活中“借钱”的麻烦和后果。
发现
赵老师还讲到他在研读林语堂的过程中,发现关于“人生的意义”他们观点的不谋而合处。
我听讲座后,重读了《生活的艺术》部分篇章,读了《风声鹤唳》,听了《我这一生:林语堂口述自传》,发现我很喜欢“闲适的格调”。
你呢?
哪些人说出了你想说或者说过的话?
哪些人过的是你向往的生活?
你喜欢林语堂先生的治学精神,还是生活艺术?
下讲预告
下一讲,赵老师将从他的视角,讲述林语堂的主要著述及学术思想。
欢迎你,和我们一起,继续走近林语堂,看见大师,看见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