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侯的花边新闻

司马光编《资治通鉴》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作为“领导参阅”,所以里面很多内容都是写以前的领导是怎么当领导的,不过我们今天看来完全可以当花边新闻。比如:

1.论乘车久坐时起立的好处。

魏文侯以卜子夏、田子方为师,每过段干木之庐必式。四方贤士多归之。这里讲的是魏文侯礼贤下士,乘马车时路过段干木家会在车上俯首行礼。


古人乘车是坐车的,“轼”是指前面的横木, 《曹刿论战》 中有 “登轼而望之”,这也是苏轼字“子瞻”的来由。  魏文侯应该是扶着横木坐直了然后俯首。

2.论如何名正言顺地逃过一场酒席。

文侯与群臣饮酒,乐,而天雨,命驾将适野。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君将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无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

魏文侯和群臣喝酒,正下着雨,魏文侯就跑了。下面的人问起时,魏文侯就说,我本来约了人打猎,既然要改期,那我得亲自去跟他们说一下。于是,就跑了。

3.论不懂音乐的好领导才是好国君。

文侯与田子方饮,文侯曰:“钟声不比乎?左高。”田子方笑。文侯曰:“何笑?”子方曰:“臣闻之,君明乐官,不明乐音。今君审于音,臣恐其聋于官也。”文侯曰:“善。”

魏文侯和人喝酒,发现敲编钟的音不对,于是显摆了一下。结果臣子就说了,国君,你只要知道怎么选乐官就可以了,不要知道哪首歌好听。


中国好声音:虽然我不懂音乐,但我知道你是个好歌手。(手动滑稽)

从这些轶事不难发现司马光/儒家的企图,通过规范个人的行为,而达到政治的昌明。然而这些轶事又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逻辑的不能自洽,如果不懂音乐又如何选乐官,如果不能打猎算失期,又为何在准备打猎之前安排饮酒呢?而那些刻意的行为,最终发展到后期也将成为禁锢个人的牢笼。


张居正:我就是吃了夺情的亏。

当然,领导者还是喜欢听好话的,唐太宗要杀魏征,结果被长孙皇后一句“妾闻‘主名臣直’,今魏征直,可见陛下明。”打消了念头。无独有偶,战国时魏文侯也上过这样的当。

在魏文侯问众臣是什么君主时,大家都说领导是仁君,结果偏有一个直臣任座说他“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魏文侯正在气头,结果被翟璜一句“臣闻君仁则臣直”给忽悠过去,把任座迎回来作为上客。

但,且慢,最后中山国到底封给谁了?“ 魏文侯灭中山国,命长子击守中山。三年后,长子击为太子,魏文侯封少子挚为中山君 ”。终究还是没把中山封给自己的弟弟。

所谓听其言观其行,应作如是观。

你可能感兴趣的:(魏文侯的花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