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大趋势

亚洲经济体在追赶西方发达国家的过程中,为何有的成功,有的失败了?

成功的是当年被称为“亚洲四小龙”的韩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和新加坡,到现在的中国组成的东北亚经济体,从贫穷到完成工业化。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以马来西亚,印尼,泰国,菲律宾为代表的东南亚经济体,在工业化的道路上磕磕绊绊,后劲不足,至今还未完成工业化。

其中有几个共同的主导原因。首先是土地政策,在以农业为基础的发展中国家中,如果不能实现粮食的自给自足,就要耗费宝贵的外汇储备进口大量的粮食,而这些储备本该用在刀刃上,用来引进先进的工业技术和设备。

新中国成立初期,首先进行了土改,逐渐实现“耕者有其田”。日本同样在近代进行了两次土改,在分给农民土地的同时,日本政府还投入巨额资金,修建梯田和灌溉系统,推广新的种植技术等,极大提升了生产力。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东南亚国家的土改,比如菲律宾在实现独立后多次进行土改,但最终都因利益集团的阻挠,最终流于形式,不了了之。

第二,在工业化政策上,东南亚国家走了偏差。

对于后发国家如何实现工业化起步,要走美国国父汉密尔顿和德国经济学家李斯特倡导的幼稚工业保护路线。即后发国家要采用高关税,政策扶持,直接补贴等手段,来保护刚在国内兴起的工业不被外国强大的竞争对手摧毁。

马来西亚是东南亚最积极推行幼稚工业保护的国家,1981年政治强人马哈蒂尔上台,宣布大力推行工业制造。派遣数千名人去日本接受培训,效仿韩国朴正熙政府的重化工投资运动,大力扶持和补贴本国企业。

然而那些获得巨额补贴的企业家,并没利用这些资源来发展制造业,反而通过自己的特许经营权,在国内市场跑马圈地,巩固自己的寡头地位。辛辛苦苦搞了那么多年,马来西亚的工业水平依然处于初级地位,是哪里出现了问题?

实施幼稚工业保护需要有一个附加条件。因为企业家们都是逐利的,如果能够在国内市场躺着赚钱,他们一定不会主动去参与国际竞争,自驱性地利用创新技术来提升产能,提高产品竞争力。

而韩国日本,一方面提供政策支持,另一方面会强制国有企业参与到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利用市场机制进行优胜劣汰。

最明显的一点,东北亚政府定期会对那些接受了国际政策补贴的企业进行成果的检验,只有成绩好的才能继续享受优惠政策。其实这点跟现在中国大力投资新基建项目的策略有着很多相似之处,对于那些享受到国际补贴的大型企业,国家定期一定是会进行成果的验收,否则宽松的政策漏洞会让很多人想方设法地去钻空子。

第三,后发国家该采用怎样的金融政策?对金融业来说,利润率最高的是消费信贷,房地产投资和证券投机业务。如果放任不管,后发国家本就稀缺的资金最终都会流向这些行业。东北亚经济体在起飞时,政府都对金融系统实施了严格管制,由政府主导信贷资金的流向,同时通过故意压低利率,为重点扶持的工业企业提供廉价资金。

直到彻底完成工业化后,日本和韩国才解除金融管制。

反观泰国,印尼等东南亚国家,在完成工业化之前早早实施了工业自由化,本该支持本国工业长期发展的资金,大量流向房地产和股票,造成经济的虚假繁荣。

你可能感兴趣的:(亚洲大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