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等顶级富豪的共同特点,从《亚洲教父》说起

这个双节假期,沉下心来,好好读了几本书。

你在路上奔波堵车,我在家里悠然看书。

好像也不错。

最近读的是一本看起来就比较暗黑系的书——《亚洲教父》。

副标题是:“香港、东南亚的金钱和权力”,还有“超级富豪们的发迹史、生意经和高尚生活”。

莫非这是一本披露富豪隐秘与内幕的书?

这是我等吃瓜群众的最爱啊。

带着窥秘心情,我打开了这本书。

用了两天时间,我读完了这本书。

最后的感受是:我想错了,这不是一本讲富豪故事的书。

书中对顶级富豪故事性的描写很零散很稀少。

可能作者根本志不在此,人家要写的本来就是一本严肃的、理性的、输出观点的书籍。

所以,作者强调的是大处着眼,立足于分析香港和东南亚五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尼、菲律宾)的顶级富豪们是如何产生的,

试图解构教父们整体的发迹背景和历史渊源——坦白说老王个人觉得作者有点吃力不讨好——在系统性与逻辑性方面多少有点不足,叙述也稍显驳杂。

这使它的阅读快感相当不高。

这么说吧,老王我通读全书,只对一件事印象深刻——

书中说,李嘉诚到办公室的第一件事,就是查阅报刊。

一旦发现对他不利的报道,他会第一时间采取行动——

首先,那些不合时宜的撰稿人可能很快会收到李嘉诚助手的电话或律师函。

至于那些不怕事大的报刊,对不起,下期的广告费没有了。

哈哈,我们都知道李超人一贯爱惜羽毛,但没想到他在这方面也是如此杀伐果断不留情面啊。

说到李嘉诚,这个人在中国可以说是无人不晓了,算是典型的“亚洲教父”。这本不怎么轻松有趣的书如果对应着现在的李超人来读,就显得颇为有趣,且有现实意义了(本书出版于十年前)。

教父的特点和本能

作者写道:“本书使用‘教父’一词旨在反应传统的家长式作风、男性权力、冷漠高傲和神秘性,这些都是亚洲大亨故事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的确,这是一群傲居于食物链的顶端的家伙,在他们的势力范围内,他们是十足的大家长。

他们一直处心积虑的用金钱和权力构建自己强大无比的形象,用成就与传奇小心翼翼的营造着无可指摘的名声以及神秘性,李嘉诚曾经形容自己是”友好的狮子“,但狮子再友好,也是有力量掠夺与吃人的。

作者依据自己的观察,总结了教父们一些主要的特点。

首先,亚洲教父们都具有超强的适应性,无论对文化还是政局变革都是如此。

“一个典型教父成功的必备条件是通晓数种语言,具有一种以上的文化身份······”。

教父多起于“殖民—移民”社会,对不同文化的适应,使得他们能更好的适应动荡的局势,从而脱颖而出。

无论是霍英东,还是李嘉诚,他们都有这种特点。

“教父是变色龙,他们往往受过良好教育,是世界主义者······。”作者这样说。

这是一个有意思的观点。

对世界主义者来说,又哪里有什么祖国呢?

所以,别再说什么“李嘉诚跑了”、“李嘉诚又跑了!“

或许对教父或任何自诩世界主义者来说,祖国真的只是很遥远很虚无的镜像而已。

只有利益是永恒的!

教父们的第二个特点是:追求垄断,喜欢掌握“核心现金流”。

这本十年之前的书在提到教父的公司或产业时,用了大量的”卡特尔“一词。

“卡特尔,到处都是卡特尔”。

这是书中的一个小标题。

有没有感觉到在教父的背影后,似乎潜伏着一个个庞大的垄断怪兽?

在教父的商业世界里,技术与管理的创新都是次要的,“特许权”和“专营权”才是值得全力占有的宝石。

拥有了特许权和专营权,垄断也就一步之遥了。

源源不断、旱涝保收的现金流自会随之而来。

在亚洲金融危机中,教父们为什么能很快挺过来?来自这些基本盘源源不断的现金流功不可没。

教父们哪个没有垄断性的核心现金流呢

香港被称为李家城,难道没有垄断的助力?

教父的第三个特点是:他们都有个银行家朋友。

说到香港教父的银行家朋友,当下在中国已臭了大街的汇丰就不得不提了。

在书里,作者特意花了一点笔墨描述汇丰同教父包玉刚及李嘉诚的故事。

彼时的汇丰可是财大气粗响当当的财神爷。

汇丰若支持谁,谁便有了崛起的资本,反之则登顶无望。

这一点是港人的共识。

对这一点,李超人有很大的发言权。

在李超人的崛起过程中,汇丰的支持不可谓不重要。

别的不说,若是汇丰不把手里持有的和黄股票卖给李超人,李超人的霸业还不知几时能实现呢。

李超人对汇丰的鼎力支持显然也有感于心。

传言,在汇丰最具争议性的大班沈弼退休之时,李超人真正的豪掷千金,送了沈大班一个一米多高的汇丰银行总部大楼的纯金复制品——李超人这么高调送礼,可不多见。

教父的身份是多元的,性情是复杂的,他们的成功到底是偶然还是必然?

这一点谁又能真正说清呢,不过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罢了。

这些年来,包玉刚、霍英东、郑裕彤、何鸿燊……,一个个教父相继辞世,

对于香港和东南亚来说,这是教父们的黄昏了。

可对正处于发展中的中国大陆来说呢,会不会产生另一种变形的教父呢?

在《亚洲教父》中,作者不厌其烦的剖析了教父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特定的不透明的政商环境。

可以看出,作者对此是持批判态度的。

当这一代教父走了,会不会有后浪教父出现?教父的历史会不会终结?

这个作者没有给出答案。

作者其实已经指出,教父是寻租经济的产物。

或许只要有寻租现象,总有人想借机称为教父式人物。

在中国大陆,这两年可没有少出靠政商关系快速崛起,从而雄霸一方的大鳄,

例如最近被爆出的青海隐形首富马少伟。

作者在《亚洲教父》的前言中曾说:“称这些大亨为教父,并不是说作者把他们看成彻头彻尾的坏人,也没有暗示他们涉及有组织的犯罪活动……”

但总有富豪会参与或涉及有组织犯罪吧?

老王希望这样的富豪越来越少,尤其在我国境内。

最后说说老王所在的这个十八线小县城吧。

在我们这里,也有公认的“县域级教父”,而且是两个人。

其中一个出身草莽,在八九十年代,通过刀光剑影的采矿夺矿,博得第一桶金,后来成功洗白,多元出击,终成一方大佬,成为县城百姓开口闭口的头面人物。

直到今天,他的传说和影响仍无处不在。

另外一个,却是靠轮胎起家,最后勇闯国际,功成名就。他的家族屡屡出现在山东百富榜。

他的企业在我们当地无人不知,大概是我们这个县城就业人数最多的企业了。

在中华大地,处处都有这样的牛人能人。

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是值得肯定的。

……

零零散散说了这么多,该收笔了。

那就还用《亚洲教父》的作者的原话来结尾吧——

“亚洲教父利用政治的无效率获取利益……他们的贡献远比人们普遍认为的要少。教父更多的是(经济)增长的受益人,而非增长的驱动者。”

这真是个出人意料的观点。

你可能感兴趣的:(李嘉诚等顶级富豪的共同特点,从《亚洲教父》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