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岁未断奶,每月生活费五千:不要让孩子影响了你后半生的幸福

01 儿子30岁失业,我养他。

“我成功地将儿子养成妈宝男,我担心的是我死后他怎么活”?——这是一位母亲临终前的感慨。

李成功,男,30岁,父母老来得子,他又是家里的独苗,跟他差40岁的父母不知道该怎样疼爱自己的儿子,所以就用最简单也是最愚蠢的方式来表达爱——有求必应。

高中毕业后没考上大学,有一个招协警的机会,家里找人托人终于给他谋求了这份稳定的工作,只是工作的地方偏远,条件也不及城市里好,转正之前工资也不高。上了半年班的李成功接受不了被领导呼来唤去,接受不了还睡梦中就得出警,接受不了高原的风吹日晒,总之所有的苦,所有的委屈他都接受不了。

“太辛苦了,我不想干了”,李成功向妈妈诉苦。

“不想干就回来吧”,母亲看儿子这么辛苦,心也软了。

李成功成功地辞职了。

图片发自App


李成功辞职半年之后跟他同时进来的协警全部转正,工资也是之前的三倍,李成功后悔莫及,经常慨叹自己命苦。

辞职后的李成功开始创业,花了十几万开了个早餐店,每天睡到8点起床,10点开始卖早点,当然不会有生意了,不到半年就关门大吉。

创业失败的李成功去给别人开出租,他上的是晚班,李成功白天上网打游戏,晚上当然瞌睡难耐,于是他把车停到安静的地方睡觉,如此下去,赔钱是必然的。把出租车开到赔钱的地步,也只有李成功了。

图片发自App


父亲觉得儿子如此不长进,是跟没有成家有关系,说不定成家以后就有责任心了,所以托人给儿子说下一门亲事。25岁那年李成功结婚了,26岁有了孩子。

如今的李成功终于成功了,他成功地将一个人变成三口之家,再成功地将他们一家三口变成父母的孩子,以前父母养活三口人,现在父母要养五口人。

李成功一家三口每月生活费至少5000,每月5号是父母给李成功发工资的日子,好在父母很能干,这都不是问题。可问题是母亲担心她死后谁来养活自己的儿子?为此她不能瞑目,可是这又能怨谁呢?

他们始终没有明白,他们拼尽全力去挣钱,给孩子留下那么多资产,为什么他只知道坐吃山空?孩子要如何爱才对?

图片发自App


对于孩子教育,林则徐曾说过一段发人深省的话:“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古人也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父母拼尽全力该做的应该是将孩子养大,给他一个打拼未来的能力。

02不可否认,陪伴才是最好的教育,父母才是最好的老师。

“我的教育总归是失败的,我成功地将孩子变成妈宝男,我很累。”这是一位母亲这在她的日记里这下的话。

拼命挣钱,送孩子上最好的学校,将孩子送到全封闭式的学校里一学期只能见一次面,给孩子找最好的老师补课,以为这就是最好的教育,回头却发现孩子根本不买账,不但学习成没有提高,反而跟父母生疏地像陌生人,真是满心的失望和委屈。

教育没有什么高深的技巧,其实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言传身教就是最好的教育。

父母就是孩子的一面镜子,你放下手机去读书,他就会安静地坐在你跟前写作业;你每天早起坚持锻炼,他也会养成运动的习惯;你温柔待他,他也会友好的对待这个世界。

请不要忽略陪伴,那些优秀的孩子无一例外都是陪伴的结果。

前一段时间,郎朗和父亲郎国任,在美国纽约的卡内基音乐厅,用钢琴搭配二胡,演奏中国经典曲目《赛马》,惊艳全场,掌声雷动。

尤其是郎爸爸用二胡模仿赛马的嘶鸣,太惟妙惟肖了!

图片发自App


郎爸爸自己,就是一个出色的二胡演奏者。对音乐有着强烈的爱好和天赋,他能判断出来,幼时的郎朗确实太有音乐天赋,才敢一次次铤而走险。

郎朗9岁的时候,父亲放弃了公安局的工作,带郎朗北京求学。

郎爸爸不是只会站在一边强制郎朗练琴,他在郎朗小的时候就自学钢琴,然后教郎朗;郎朗北京求学,父亲也是到处去听课,整理资料,回来和郎朗讨论。正是父亲每日每夜的陪伴,才有了郎朗钢琴艺术的登峰造极。

图片发自App


学校是完成普识教育的地方,要追求卓越那是家长和自己的事,大多数成功者的背后都站着一个时刻鞭策他们的父母。

优秀并不是与生俱来,卓越更不是天赋异禀,每个人都有优秀的基因,都有追求卓越的权利。前提是你父母愿意鞭策你,而你也强烈地要追求卓越。

董卿、于丹、蒙曼以及那些在各自领域颇有造诣的人,哪个不是在漫漫成长之路上哭泣前行?哪个人身后没有时刻鞭策的声音?

03 子女独立的生活里藏着父母晚年的幸福

一个人年轻时是否一帆风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晚年幸福才是圆满,子女独立的生活里藏着父母晚年的幸福。

吴哲和弟弟吴浩是来自农村的80后大学生,他们的父母是整个村子乃至整个乡镇都过得最差的农民。

兄弟俩在义务教育阶段还能勉强吃饱饭,可是到了高中家里连每个星期20元的生活费都拿不出来,借钱是他们家的生活常态,借了邻居借亲戚,借了亲戚借还邻居,总之十几年都是债台高筑。后来吴哲上了军校,学费是全免的,吴浩的大学是吴哲供的,他们差了四岁,吴哲大学毕业吴浩刚好上大学。他们村40年来,只能供得起一个孩子上大学,从来没有一个家庭两个孩子都上大学的先例,他们俩是特例。

其实,吴家父母的思想很朴实,就是要让孩子上大学,走出农村。

上大学那几年吴哲和吴浩的日子很艰难,吴哲借钱供弟弟上学,日子艰难不用多说。但是刚工作的吴哲能给吴浩的毕竟有限,所以吴浩在大学期间当过钟点工、做过家教、KTV做过销售……为了生活,他做过太多同龄人没有做过的工作。

图片发自App


过去,村子里日子过得最差的是吴哲父母,现在,他们虽然日子不是那么宽裕,但是比起村里那些辍学的家庭,他们就幸福很多。至少不用再下地干活了。孩子们都有了家庭,收入也算稳定,并且每个月给老两口捎来生活费,他们的日子也算舒心。

在他们村,六七十岁的老人还下地干活,为孩子打拼的多的是,也有四处打工为孩子还赌债的,还有生了病没钱医治在家等死的……

凡是老年生活过得辛苦的,无一不是年轻时放松对孩子的教育的,最终没有教会孩子自立,以至于让自己和孩子都滑落到了最底层。更可怕的是这是一个恶性循环,父母的认知决定了孩子的认知,孩子的认知又决定了子孙后代的认知,代代相传,人生只剩下了下坡路。

吴家父母的成功就在于即使再穷,他们也清楚地知道要让孩子走什么样的路,再难也不改变初衷,哪怕被人看不起。

图片发自App


一个人前半生的幸福取决于自己的努力,这无可厚非,而后半生的幸福则是培养一个独立的孩子,并和他一起成长。

不可否认,你的幸福和孩子是紧密相连的,不要让孩子影响了你后半生的幸福。

你可能感兴趣的:(三十岁未断奶,每月生活费五千:不要让孩子影响了你后半生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