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在古代年间,有一户三口之家,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每日只能靠小两口打些散工,混得一日三餐,月无余粮。
一日,小两口又出去做活,只留得孩子一人在家。
孩子在家玩得腻了,便出了门,独自去了野地里玩起了泥巴。
孩子和好了泥,抓起泥巴朝四处乱扔,玩得不亦乐乎。玩耍了半晌,孩子忽然在一棵树下发现了一只奇怪的蜗牛。
这蜗牛有些怪异,比寻常蜗牛大出好许,足有成人怀抱间大小。
孩子也不知害怕,好奇心使得孩子不由上前去一探究竟。
到得跟前,见那蜗牛正蜷缩在壳里,也不见有异常。孩子尿意袭来,一时兴起,翻起蜗牛,脱了裤子,朝着蜗牛壳口处一顿浇灌,完了还不罢手,又从地上抓起泥巴,给蜗牛口给糊上了。
一番胡闹后,就听见蜗牛壳里呜呜呀呀一阵怪叫,吓得孩子忙躲到一棵树后,怯怯地看着蜗牛。
不多时,那蜗牛壳里慢慢滋出一道白气,顷刻间又冲破了泥巴,散出一股白气,只见从白气之间缓缓走出一个道士。
原来这是一只蜗牛,多年前曾有一老道在此讲课,这蜗牛竟领会了真意,如今要幻化出人形。
那蜗牛刚才正在一棵老树的枝杈间,使出全力要脱离壳体,可无奈壳体与身子连在一起,撕扯不开,直弄得它筋疲力尽。
无巧不成书,恰逢这时,这孩子抓起的泥巴一下将蜗牛打了下来,吓得蜗牛当时就缩回壳里,不敢动弹。又加上这孩子的一泡童子尿,鬼使神差竟助了它一把,这才脱了壳体出来,化作一道士。
道士出来后,只看见一七八岁的小孩躲在树后,笑眯眯地走了过去。
道士对着孩子一施礼道:“多谢恩人!不知我该如何报答恩人呀?”
孩子看着蜗牛壳里走出个道士,又对着自己施礼,一时呆立在那里,想到刚才自己的所作所为,脸色登时吓得煞白。
那道士见孩子如此,不禁挠头,随即又笑道:“恩人!你心里想要什么?我可以满足你。”
孩子见道士并无恶意,便壮着胆子说道:“那…你能…让别的小孩和我一起玩吗?他们每天都去学堂读书了,可我又去不了学堂…”
道士笑问:“那你为什么去不了学堂呢?”
孩子回道:“父亲母亲没钱让我去学堂,他们每天都忙得回不了家,也不能陪我…”
道士听后略沉思,忽地一拍脑袋,扭头回到树下,到那壳体前,念了咒语,只见那壳体便化作了一布袋。
道士又笑吟吟地走到孩子面前,托起布袋道:“为报答恩人,我便将我这布袋送于恩公,往后可保你家里衣食无忧。”
说完不等孩子反应,道士将布袋一下套在孩子头上,随后将孩子装进布袋,顺手系了扣,任凭孩子在布袋里呼叫,也不答话,径直而去。
再说那小两口做完工回家不见自己家孩子,急得四处寻找,最后才在树下听见孩子的呼救,忙上前解开布袋,将孩子救下。
听过孩子说了事情原委,孩子父母又是惊奇不敢信,一边又是唾骂那道士。
待孩子父母救下孩子,正准备扔掉那布袋之时,忽见那布袋里竟掉出一粒金豆子,孩子父母欣喜若狂,将布袋一番翻腾,又捡出三粒金豆子来,后又在孩子脖子处拿到一粒。
将孩子一番细问,终于弄明白了,原来这是个宝贝布袋,刚才孩子被装在里面,折腾呼救,叫得急了,凝出几滴汗珠落下,变作了金豆子。
这一下,这家子可兴奋坏了,回去拿金豆子立马换了一大桌美食享受了一顿。
奈何那宝贝布袋大小,只能容得下孩子,夫妻俩却是钻不进去。
晚上睡觉时,夫妻俩也不顾孩子愿不愿意,硬让孩子钻进了布袋。
想着第二天又能得到金豆子,夫妻俩一夜不眠,就守在布袋旁边,心焦难耐。
到了第二天,发现孩子并没有出多少汗,只得了两粒金豆子,夫妻二人不免有些失望。
这夫妻俩为了得金豆子,一时混乱失常,竟想到了一个无耻的办法。
也不等晚上睡觉了,夫妻俩大白天直接就将孩子塞进布袋,架上烤架,生了火让孩子出汗。
孩子在布袋里,受着火烤的煎熬,痛苦地哭嚎求救,这夫妻俩被金钱蒙了双眼,还不放出孩子,只是一个劲地安慰着:“一会儿就好,一会儿就好,等多多的出汗了就好了…”
火一直烤了有一个时辰,夫妻俩觉得差不多了,这才上前将孩子抱了出来。
夫妻俩随即翻腾布袋,捡了有将近一百粒金豆子,夫妻俩发疯似地狂笑着。
等高兴过了,才想起孩子。想过去叫孩子再去吃顿好吃的,可任凭夫妻俩再怎么呼叫,孩子躺在那也只是一动不动。
在布袋里一个时辰,下面还受着火烤,一个孩子怎么能受得了?
孩子没了…
夫妻俩一下被惊醒了,痛哭流涕,互相埋怨对方的狠心,责骂着自己刚才的丧心病狂。
第二天,夫妻俩怀着无比悲痛的心情将孩子下葬,同时也把那宝贝布袋压在了孩子身下。
人的贪心腐蚀了人性,劝世人莫要为了金钱而抛弃掉那更宝贵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