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乌合之众(第1卷)

译序/

人这一生,需要认真读几本书。冯唐说:“人这一生,反复读几本书就行,不要求多。” 他的书单里大多是文学、历史,但如果对人心更感兴趣, 《乌合之众》也许是真值得读的书之一。

原序/

本书致力于描述群体的特征。

民族性格即一族人的先天共性之和,但当若干个体带 着一个目的聚集成群,就会产生某些不同于民族性格的新 特征。不难发现,这两种心理特征有时大相径庭,只是因 为聚合成群这件事。

法律、制度只是 我们性格的外现,表达着民族性格的需求。法律、制度是 结果,民族性格是原因,所以前者无法改变后者。

还有很多原因让我们必须这样保守。社会现象非常复 杂,我们无法预测和整体把握各种现象的交互作用。而且, 在可见的现象背后,常常好像隐藏着万千个不可见的原因。

就其大部分行为而言,群体心理表现出了极端的低劣 性,群体行为好像被某种神秘的力量控制,古人称其为命 运、天道或天意,我们现在叫“死亡本能”。

第1章 基本特征:性格统一律

1.什么是心理学意义上的群体。

2.密密麻麻的人群不一定构成群体。

3.群体的特征。

4.群体成员思想感情的集中及个性的消失。

5.群体总是受无意识因素的支配。大脑活动的消 失,脊髓活动的统治;低智商化,情感的质变;个体 群集后,情感会极化发展,变得更好或更糟;群体既 容易勇敢无畏,也容易犯罪。

要想变成群体,必须存在某些前提因素。

自觉的个性消失、思想感情的统一,是群体即将诞生 的预兆,而且不需要若干个体同时出现在同一地点。

心理学意义上的群体一旦形成,就会获得某些一般特 征,县花一现但十分明确。共性之外还有特性,特性是特 定群体的心理结构的特点。群体构成不同,特性也不同。

精确描述群体心理并不容易,因为群体的组织形式不 仅会因为民族和组成成分不同而各异,还会因群体正受何 种性质和强度的刺激因素支配而不同。在研究个体心理学 时也会遇到同样的问题, 一辈子性格如一的人只存在于小 说里。环境不变,性格显然不会变。

在精神活动中,无意识活动比意识活动重要得多。

我们的意识活动只是精神底层的无意识运行的 结果,而后者主要受先天因素的影响。这个底层就是代代 相传的民族性格,也就是人们那些数不清的共性。

赫伯特·斯宾塞(1820-1903),英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倡导综 合哲学、普遍进化论和社会有机体论。认为人类社会与国家是一个有机生物体。 是理论社会学的创始人之一。

在群体意识中,个体的理智降低,个性被削弱。 同一性吞没了特异性,无意识属性取得了主导地位。 其实群体都只有很普通的品质,所以无法完成需要高 度才智的事情。社会各领域的专家和名人组成的议会,在 对关系整体利益的事情进行决策时,并不比一群白痴通过 的方案有任何可感知的优势。事实是,他们都只能在工作 中忍受彼此的平庸性,任何普通人生来都有平庸的权利。 群体并不叠加智慧,叠加出来的都是愚蠢。

群体中会出现这些新特点,有几大原因 。第一个体群集后,会仅仅因为变成复数而获得一种无所不能的强大 感,使他敢发泄本能,而他脱离群体时本来是可以压抑这 些欲望的。他会考虑到群体的匿名性及相应的无责任性, 不再想约束自己。一直约束个体的责任感完全消失。

第二个原因就是传染。传染性的影响,决定了群体的 行为特征和行为倾向。在 群体中,任何情绪和行为都会传染,而且传染性很大,大 到个体会欣然为了群体利益而辆牲个人利益。

第三个原因是三点中最重要的,它导致个体进入群体 后常会变成另外一个人。我指的是易受暗示性,上述传染 性正是易受暗示性所导致的结果。

第2章 群体的情绪和道德

第1节 冲动性、动态性、狂暴性

群体的冲动性、动态性、狂暴性。群体任由外 在刺激因素摆布,对不断发生的任何变化做出反应。 群体急于遵循任何冲动,完全不考虑是否对自己有利。 群体无法进行深度思考。民族因素的影响。

群外人能控制反射行为,进入群体后则会失去这种能力。

所以群体无疑完全不懂思考。他们持续受当下刺激因 素的影响,可以在极端的爱恨之间不停地切换。

对于群内成员来讲,不存在“不可能”这个概念。

第2节 轻信性、易感性

群体易轻信,盘惑能迅速影响它。群体顺服于 盘惑。群体把产生的幻觉当真。群体的不同成员为什 么会有同样的幻觉。受过教育和没受过教育的群体成 员没有区别。群体成员被幻觉控制的案例。群体证言 的不可信性。大量证人完全一致的证言是最不可信的 证据,绝不可用来定案。历史书的价值不大。

进入大脑的信息都有变成执念的倾向

群体很容易创造和扩散神话,不仅仅因为群体极端轻 信,还因为其强大的想象力善于编故事。群体看到的鸡毛 蒜皮的事,很快就会发生质变。

成员中第一个对真相进行扭曲的人,是信息传染的引爆点。

第3节 情感的单向极化

群体情绪的单向极化。群体认为一切都是确定 的,怀疑什么什么就是真的,并总走极端。群体的情 绪总是高涨的。 群体表达情感时,总表现出简单化、极端化的特点, 不是极爱就是极恨。在情感方面,群体成员很像原始动物, 像在其他许多方面一样。他们的分辨能力极差,只能在好 坏这一个维度上把握事物,看不到中间状态。 在群体中,恳奄、无知和嫉妒的 人,都从自己的无力感和满小感中释放出来,一时充满了 无穷的力量和嗜血倾向。 群体习惯了夸张的情绪,所以只能对极端情感有反应。 要打动群体,必须多使用强烈的感叹句。要奇张、要断言、 要一遍遍重复,绝不能讲理去证明什么——这是公会上的 演说家都知道的说话技巧。 观众 要求舞台上的主角具有现实生活中根本不存在的勇气、道 德和美德。

第4节 排异、专制、保守

群体排异、专制、保守。这些情感特点的原因。 群体在强权面前的奴性。群体的革命本能的持续时间 很短,所以不妨碍他们极端保守。群体本能地敌视变 化和进步。

群体很简单,只懂得极端情感。暗示给它的任何思想 观念或信念,它不是全盘接受就是全盘否定,不是奉若绝 对真理就是视作绝对错误。

群体质疑一切是与非,而且清楚自己的力量,所以既 不容忍异见,也喜欢强调服从。

群体很清楚和理解什么是权力和惩罚,他们乐意服从, 一有指今就会接受,接受就会执行。群体对力量表现出驯服与尊重,却很少被善良打动,它认为那不过是变形子 的软弱。

群体基 本受无意识思维支配,所以很容易被遗传基因控制,不会 不极端保守。不理它,它很快就会厌倦混乱,本能地转向 奴性。

群体 喜怒无常,但只是表面无常。其实群体就像原始生物一样, 具有不可动摇的保守本能。

第5节 道德

群体的道德。群体的道德行为可以比成员高得 多或低得多,取决于其受到了什么暗示。案例与解释。 群体的行为很少考虑单独的个体常首先考虑的利益。 群体的道德净化作用。

如果把“道德”这个词解释为“持续尊重社会习俗、 永远抑制自私冲动”,那么很显线,群体太冲动,所以它不 道德。

我们不应对群体求全责备,说它们缺乏理性,尤其 受无意识因素的左右。在某些情况下,如果它们诉诸理性 和自己的切身利益,这个星球上根本就不会产生文明,也 就没有人类历史了。

第3章 群体如何相信、推理和想象

第1节 群体如何获得思想

群体如何获得思想。根本思想和次要思想。为 什么互相矛盾的思想可以同时并存。崇高思想必须经 过改造才能被群众接受。一套思想对社会的影响与它 包含多少真理无关。

民族大义根植在民族性格中,历史的大变革都是根本思想的变化导致的。偶然思想则像小波浪永远都在变。

第2节 群体的逻辑

群体的逻辑。群体无法被说服。大多数群体只 有低级逻辑能力。除了概念之间的伪相似关系和先后 关系,群体无法理解其他。

群体能使用和接受的逻辑太低劣,从逻辑学角 度讲,把那叫逻辑,只能算是打了个比方。

群体推理的特征,就是把表面有点儿相似的不同东西 联系起来,并瞬间把具体经验普遍化。

有些观念很容易得到普遍认同,尤其因为大 部分人觉得不可能靠自己的逻辑推导出什么独特的见解。

第3节 群体的想象

群体的想象。群体的联想能力很强。群体只会 形象思维,前后两个形象之间没有任何联系。群体无 法感知不让它震惊的事。奇人、奇事是文明的真正柱 石。政治家的力量以民众的想象为基础。事件以什么 形式呈现,才能激发民众的想象。

群体跟没有逻辑能力的人很像,形象思维能力很强, 联想很跳跃,还特别容易被彻底影响。一个人或任何大事 小情,都能让它浮想联翻,而且想象出的内容就像现实一 样逼真。

而且值得注意的是,最能打动群体的一般都是最假的事。

所以,激发民众想象的并非事实本身,而是它们发生的方式和被呈现在民众面前的方式。 只要把事实浓缩,就能制造出会占据和冲击民众想象的形象。掌握了 激活群体想象的艺术,就掌握了统治他们的艺术。

第4章 群体信念都采取的一种宗教形式

群体只能产生单向极化的情绪,在群体中,好感会迅速变成崇拜,讨厌刚一产生就 瞬间变成了仇恨。这些概论已经给我们提供了充分条件, 去预知群体信念的性质。

任何宗教或政治信仰的创始人,因为把狂热情感灌输 进了群体的头脑,所以才能让人们在崇拜和服从中找到自 己的幸福,并愿意为了自己的偶像去死。

在理性与感性的永恒战争中,感性从未被征服。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笔记|乌合之众(第1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