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做个好妈妈,可我却天生不是块好料。
有时候我像举着长剑的希瑞,充满力量和希望;有时候我像泄了气的皮球,失落又颓废。承担“妈妈”这个角色,我承认自己演技差,但我有在努力,即便是抓狂、奔溃、抑郁后,我也一直在不懈地努力,努力成为一个好妈妈。
从准备孕育雨儿至今已有15个年头,这期间我看过n本书,听过n多讲座,加入过n个育儿群,尝试过n种方法,目的只有一个:希望把雨儿教育好。可这个“好”又怎么定义呢?我时常觉得应该释放孩子的天性,给她自由,时常又觉得小树不修不直溜。我常常在西方和东方的教育理念间摇摆,时而严厉,时而骄纵,直到我看完《正面管教》,才明白,严厉和骄纵都不对,正确的方式应该是:和善而坚定。在这种既尊重孩子(和善),也尊重自己(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负有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他们受益终生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
这一切都要以无条件的爱为基础,真正接纳孩子,把孩子视为一个独立的人,以尊重、平等的态度应对孩子的不良行为,用启发的提问引导孩子自己思考,着眼于孩子的优点,关注于解决问题,给她选择的权力,而不仅仅是听从妈妈的指令。要相信孩子只有在感觉好的时候才会做的更好,尽可能多地给予鼓励,哪怕只是一个眼神,或者一个拥抱。
这本书语言简洁、结构清晰,理论部分通俗易懂,书中有大量的例子可供参考。越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越是简单,我们要做的只是把作者的思想转换成自己的,然后去尝试改变。需要改变的从来都不应该是孩子,而是家长,从改变观念开始,慢慢改变行为,不苛求自己,接纳孩子的同时接纳不完美的自己。
看完《正面管教》的那个晚上我失眠了,回想14年来对雨儿的教育,心里满满都是自责和愧疚。我是一个控制型妈妈,事情一旦有一顶点儿失控,我就焦虑、暴躁。雨儿做错事情的时候,更是无比严厉,狠狠训斥她,甚至惩罚她,唯恐稍稍给她点儿好脸色是种放纵,她便不会吸取教训。我太想让她好了,唯恐一点点的失误,耽误了她的前程,教育她的路上不容自己有一丝一毫的错。太看重结果,加上“糟糕至极”的悲观思想,家里经常鸡飞狗跳。雨儿是个心地善良的孩子,从来不计较我的暴躁,分分钟就原谅我的歇斯底里,这让我更加内疚,看着她熟睡中的脸,我时常迷惑。
在不惑的年龄,我开始迷惑起来,不明白生命的意义,特别是近期的新冠肺炎,让我更多地思考生死的问题。芸芸众生,浩渺的宇宙,我只是一粒尘埃,时间轴上,我留不下一点点的痕迹。我来了,世界未曾改变,我走了,世界仍不会改变,谁来证明我这么一个平平凡凡的人来过这个世界,能证明的只有雨儿了吧。只有她的存在证明这世界我曾经来过,那我的存在的意义或许就是养育好雨儿,让她成为一个积极乐观、热爱生命、自食其力,幸福感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我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丰满她的羽翼,在离开我们之后,能够飞得更高飞得更远。
我想做个好妈妈,可我却天生不是块好料。但,我愿意不断学习,更新理念,改变行为,在彼此成长的路上和雨儿相互扶持,携手共创美好的明天。会的,一定会!
书 摘
直到有一天,我听到自己又朝孩子大吼:“我说了一百遍了,收起你的玩具!”时,我才认识到这一点,我忽然明白了真正的“笨蛋”是谁----肯定不是我的孩子们!多么可笑啊,我要等到重复一百遍才知道自己的方法不管用。
在社会环境中,没有秩序也就没有自由。
正面管教倡导的是和善而坚定,并且把有价值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教给孩子。
我们究竟从哪里得到这么一个荒诞的观念,认定若想要孩子做得更好,就得先要让他感觉更糟?
如果你觉得有些事情听起来不对,也不要把孩子连同洗澡水一起倒掉。
今天的孩子很少能有自然的机会感受到自己被需要以及自己的重要性。
“踹饮料自动售货机效应”。当我们把钱塞进去而饮料不出来时,我们就会又踢又打,指望机器能像我们所期待的那样把饮料送出来。
孩子们和学生们要成为真理和原则的追随者,他们的动力必须来自于内在的自我控制,也就是说,他们必须学会自律。而不论惩罚还是奖赏,都是来自于外在的控制。
“和善”的重要性在于表达我们对孩子的尊重,而“坚定”的重要性,则在于尊重我们自己,尊重情形的需要。
惩罚短期有效,无助于孩子培养归属感和价值感。
而“赢得”孩子,则是指大人维护孩子的尊严,你尊重孩子的态度,对待孩子和善而坚定,相信孩子有能力与大人合作,并贡献他们的一份力量,这需要大人给予孩子大量的鼓励,并花时间训练孩子基本的人生技能。
问孩子而不是告诉孩子是最有效的正面管教方法之一。
我这样做是在给孩子力量,还是在挫伤他们?
人的行为取决于所处的社会环境。孩子对自己的看法以及如何行事,是以他们怎样看待 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以及他们认为别人怎样看待他们为基础的。
德雷克斯说“不要替孩子做任何她自己能做的事情”。如果我们替孩子做的太多,就剥夺了他们通过自己的体验来发展出最自己能力的信念的机会。
请问父母们,你为孩子做的多少事情,是仅仅为了图省事,而不是为了帮助孩子通过自己动手来感受到自己的能力?
你注意过当我们愿意道歉时,孩子是多么善于原谅我们吗?
在充满敌意的气氛中试图解决问题绝对不会有好效果。
当一个孩子有机会在同一位置上生活四年以上时,他就已经形成了很多对于生活、自我以及怎样得到归属感和价值感的看法。
我们当中有多少人最恨父母对我们说“你只要努力就会做得更好”?这句话背后的态度常常是说教或者失望。这种态度会让所有的孩子都丧失信心。
所谓不良行为无非是缺乏知识(或意识)的行为、缺乏有效技能的行为,以及发展适宜性行为、因失望而产生的行为——或者因为一个偶然事件导致我们转向受“原始脑”操纵的行为(此时惟一的选择只有权力争夺或退却,而无法沟通)。
既然我们要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我们就应该学会控制我们自己的行为。
孩子们的行为是以自己认为真实的东西为基础,而不是以事实为基础的。
愤怒至少让我们有一种虚假的力量感。
一个受到鼓舞的孩子不需要行为不当。
闭紧你的嘴--避免提醒和说教--会尤其有效。
过度控制的管教方式对于十几岁的孩子来说是灾难性的。
最惹人讨厌的孩子,往往是最需要爱的孩子。
孩子们通过种种报复对自己造成的伤害,远远甚于给父母带来的伤害。
只要大人们志在必赢,就会迫使孩子成为输家。
决定你自己要做什么,而不是让孩子做什么。
孩子们在感觉更好时,才会做得更好。
在关注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个内在的、价值无量的生活技能就是让孩子知道“冷静期”的价值。
当他们走进屋来的时候,你是否眼睛发亮?----托尼.莫里森
在孩子不良行为的背后隐藏着一个失望的信念。
德雷克斯强调鼓励,并认为这是大人在帮助孩子时应该学会的最重要的技能。他说过多少次,“孩子们需要鼓励,正如植物需要水。没有鼓励,他们就无法生存。
我们被点中“穴位”时,我们就转向了原始的“爬行动物脑”。
鼓励,是给孩子提供机会,让他们培养“我有能力,我能贡献,我能影响发生在我身上的事情,我能知道我该怎么回应”的感知力。
为了改善而努力,而不必期待完美。
承认孩子的进步会鼓舞孩子,并能激励孩子继续努力。
你可能会受此诱惑(社会压力)而使用惩罚来满足旁观者,因为惩罚看起来能最快奏效。
当处于社会压力之下时,要离开旁边的观众。
鼓励的长期效果在于它能让孩子自信。赞扬的长期效果是让孩子依赖于他人。
自尊既不能被给予也不能被接受,自尊是培养出来的,是从应对失望、解决问题以及由错误中学习的大量机会中获得的自信和能力感中培养的。
鼓励往往是激发一个孩子上进的最好方式。
另一个鼓励孩子的绝好方式,是让他们通过贡献来感到自己有用。
向孩子承认你的错误,是你能给予孩子的最好的鼓励之一。
你作为一个孩子所拥有的大多数受到鼓励的体验,很可能仅仅来自一个大人表示欣赏和认可的几个字而已。
正面管教方法是否有效,取决于大人在对待孩子时相互尊重的态度,以及对孩子的长期影响的关心。
单亲家庭并不是破碎的家庭,只是不同的家庭。
感激的态度不会自然产生,而是需要学习。
阿德勒说:“你的想法没有意义,除了你赋予它意义之外。”
冷静的目的是为了让你等到能接通你的“理性大脑”,以避免你用“爬行动物脑”去解决冲突。
把我儿子送回他的房间根本没有任何好处,他在里面自在着呢。
鼓励是对行为改善最强有力的激励因素。
让孩子说说这一天最伤心和最开心的事,非常有助于使孩子感到满足。
惩罚是给孩子一个非常荒谬的示范:“我打你,就是要教你不许打人。”
当需要说时,话越少越好。
大人们最大的错误之一就是向孩子提要求,而不是给孩子提供选择。当孩子们不回应要求时,常常会回应选择,尤其是当你在给出选择之后加上一句“你来决定”的时候。
零花钱不应当用来做为对孩子的惩罚或奖励的工具。
要用家庭会议教给孩子与承担家务有关的责任感,这和零花钱是另外一件不相干的事。
幸运的是,这可以只是一个开始,而不是结局。
小宝宝每次摔跤时,从来不浪费时间感觉自己的无能。
你还要我再说多少遍?答案可能是一遍一遍又一遍。孩子们并不是唯一需要机会去一遍又一遍地学习的人。
我知道你想要成功,我该怎么帮你?
孩子们需要知道,他们要比他们做的任何事情都重要。他们需要知道,他们比我们生活中的任何物质财产都重要。
是的,如果我乖乖的,你就爱我。
我知道你爱我,如果我得了好分数。
运用惩罚时,并不是在爱孩子。大多数父母都是以爱的名义在运用惩罚。
转身离开要比留下来打架需要更大的勇气。
自责和内疚都无济于事,清醒的意识到我们可能会犯的错误,以便我们能知道该怎么去纠正,并促成我们想要的结果,这才是有意义的。
当你犯了错误的时候,对自己要有同情心,意味着记住这些概念,并且要继续爱自己、爱生活。有了爱的态度,事情往往就会好转起来。
大人们负有一种领导责任,去帮助孩子培养能使他们的人生幸福而充实的品格。给孩子提供一个能让他们构筑自己的美好人生的好基础,是我们的职责。教给孩子们自律、负责、合作以及解决问题的技能,是在帮助他们建立一个优秀的基础。
我想做个好妈妈,可我却天生不是块好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