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孩子:请给予不败的爱,而非无爱的原生家庭

当一对夫妻感情破裂面临离婚,我们最大的顾虑是什么?

对,在中国的家庭里,就是孩子。

有时候很奇怪,我们不会因为对方的忏悔和发誓改变决定;不会因为父母亲人的哀求劝说而守住婚姻;更不会因为现实的状况去委曲求全。但是到了孩子这里,我们就是“硬不过去”。

从古自今,我们很多“貌合神离”的家庭里都住着很多对“哀男怨女”,彼此早已相背走远,却始终冲不出那个阴郁的小屋,到底因为什么?而为了孩子,真的需要我们死守这个“名存实亡”的“温馨小家”吗?

这个问题当一分为二去对待。倘若夫妻双方所犯错误里没有原则性的致命错误,比如出轨背叛、家暴、黄赌毒这些,或者严重的夫妻三观不合,相处难受至极;仅仅是一些可以调和的问题,比如经济状况窘迫导致生活烦恼,彼此聚少离多导致沟通障碍等;这些情况下,为了孩子重新开始审视自我,改变自我,这样的婚姻是一种“批评与自我批评”式的进步,是可以为了孩子继续努力的。

然而,如果是原则性和不可调和的矛盾,建议大家还是趁早分开,对于彼此,对于孩子都是最好的结局。

不是每一段恋爱都会海枯石烂;也无需每一段婚姻都要天长地久。因此,不需要为了孩子保住残破不堪的婚姻。

1

孩子需要的是原生父母的爱,而非没有爱的原生家庭。

常言道: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感情破裂的夫妻关系正如裂痕斑驳的镜子,一碰即碎;没有爱的原生家庭亦如风雨飘摇的海上破船,瞬间沉底。那么,为了孩子,我们能为他守住的婚姻是什么?仅仅是满目苍夷的空壳罢了。

孩子真正需要的是爱,原生父母的爱;而我们为了孩子保住婚姻,还有爱吗?这个所谓的原生家庭还有爱吗?

我身边就有很多理智的夫妻,感情不再了,无法继续了就果断分开,但是跟孩子好好沟通,即使再小的孩子也不要欺骗,用他能听懂的话语去告诉他事实,然后给予他足够的关爱。这样的孩子虽然跟随夫妻双方中的任何一方,都能长期保持着和父母的联系,感受到父母的爱,他的童年和成长是充盈的,也是健康的,并没有任何的不好和隐患,真是皆大欢喜的最好形式。

2

我们常常低估了孩子的承受能力,自以为是的“保全”实则是对孩子独立认知的极大不尊重和讽刺。

或许很多人会说:孩子那么小,别人都有爸爸妈妈,这时候离婚,该多可怜啊!于是又泄下气来,继续维持那个冷漠痛苦的婚姻。

要知道,我们成年人最容易犯的错就是“自以为是”。我们总以为孩子小,他不理解,不能接受。殊不知,孩子从出生就有着敏锐的感触,通过声音、表情和很多微细现象就能感知很多情感和事物。永远不要认为孩子小,他不懂,他无法理解,其实只要我们成年人愿意放下身段,放下不信任,好好跟他们沟通,所有的事情,孩子都可以用他那个年龄的理解去认知并接受。而我们的“自以为是”恰恰是忽略了孩子独立人格的存在和对他们承受力的漠视。

如今,好多离异家庭的孩子常常表现出对父母分开现状的坦然和赞同,很大程度上就是对离婚这件事上的认知和独立判断,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天崩地裂。

与其说是我们害怕孩子无法承受而保全了残破不堪的婚姻;不如说这是我们对现实状况的无法解决的逃避。

有时候,孩子的理解力和承受力远大于成年人的我们。

3

赎罪式的父母爱是对孩子未来成长和婚恋观构建中更深层次的伤害。

为了孩子而保全的婚姻往往是怎样的?

夫妻之间失去最基本的信任和坦诚,常常无端吵架,引发家庭战争;用冷漠面对一切,用冷暴力处理一切,零沟通零相处;在孩子面前虚假做戏,为难自己,敷衍了孩子......

或许这样的状态会维持很长很长的时间,却一直不愿意打破这表面的“和谐”。

的确,这样的原生家庭给了孩子,让他在面对世俗时依然可以说我有个“完整的家庭”,可是这样的家庭真的幸福吗?这种赎罪式的爱还能维持多久?即使可以维持,因为赎罪心理就会不顾一切,就会无限宠溺,甚至容忍孩子的任何行为,无疑对孩子的成长就是一种反向的伤害。

我们都知道,原生家庭的教育会对孩子一生都产生重要影响,而父母的婚恋观更是直接潜移默化地熏染着下一代。如果父母辈都认为离婚是可耻的,是对不起孩子,那么在这样的观念中成长的孩子,他成年以后的婚恋观必然会相似性认同,这就是所谓的“可悲遗传”。而这样的孩子,或许还会重蹈覆辙,走回父母的路。

好吧,都让我们做个有智慧的父母,即使面对婚姻的失败,也要让孩子拥有不败的父母之爱,而不是无爱的原生家庭。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了孩子:请给予不败的爱,而非无爱的原生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