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觉仁《大唐兴亡三百年》笔记(一)

高宗朝名臣裴行俭之诠注法:

    所谓诠注法,就是在选拔官吏的时候从身、言、书、判四个方面进行考察:身,要求体貌丰伟;言,要求言辞辩正;书,要求楷法遒美;判,要求文理优长。先观其书、判,再察以身、言,最后再注明其有何特长,以此标准来任命官吏。


作者论名将王方翼有功无赏:

    王方翼的故事告诉我们——在注重裙带关系的社会,决定一个人是否能够飞黄腾达的最首要因素,往往是他的社会关系和家庭出身,其次才是能力和业绩,总有一种让你很无奈又很无力的东西,会始终凌驾于你的“专业能力”之上!


作者论宰相裴炎之死:

    不管他过去和武后有过多少默契于心的政治交易,也不管裴炎心里还藏有多少个人的政治目的和利益诉求,总之在这个最后的时刻,在这个涉及君臣纲常、社稷安危的原则性问题上,裴炎还是清醒的。作为一个从小就进入弘文馆就学,熟读圣贤经典的儒家士大夫,裴炎的立场和态度很明确——与其充当武后颠覆李唐的帮凶,变成一个人神共愤的乱臣贼子,或者在这个老妇人的石榴裙下摇尾乞怜,蝇营狗苟地活过下半辈子,那还不如引颈就戮,痛快一死,起码也能保住一个李唐忠臣的名节,起码还有脸面到地下去见高宗。


相传由武则天所作《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你可能感兴趣的:(王觉仁《大唐兴亡三百年》笔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