糍粑里的滋味,黏住的是最幸福的时光

我爱吃糍粑,但却很少在超市买那种真空包装的糍粑,那和记忆中的味道相去甚远。所以,每次回老家,我总是喜欢让外婆烧一碗油茶汤,烤上两个手工做的糍粑。然而,00后的表妹总是不理解我为什么爱吃这种没有味道的糍粑,在她们看来,老家的糍粑可没有同是糯米做的糯米糍好吃。

对于我们这代人来说,糍粑里的滋味,黏住的是最幸福的时光。

从恩施农村走出来的人,若说谁没有吃过糍粑,那我是不信的。小时候,打糍粑可以说是我们不可多得的幸福时光。

记忆里,每逢要打糍粑的时候,外婆总是将白白的糯米用青石小路那头的山泉水泡上一整天,然后早上起来,就开始将柴火灶里堆满柴火,用大火将糯米蒸熟。每当这个时候,我总是不愿离开的,因为外婆会在糯米出锅的时候,为我团上一个糯米团子,那被泉水浸泡一晚用柴火蒸出来的糯米总能在我的口腔里环绕一整天。

出锅的糯米,被前一天就打招呼来帮忙打糍粑的大叔大伯们倒入凹形石臼,然后两个人轮番用木锤,往石臼里舂击。记得有一次,糍粑在石臼里面已经打好,我出于好奇准备去倒腾两下,没想到木槌被糯米黏的很紧,我拿出吃奶的力气却也没有撼动它分毫。大人们见此,便哄堂大笑起来,脸皮薄的我就在大人们的笑声中跑进大堂去了。

没过一会儿,外婆在外面呼唤我,我知道,我们孩子的重头戏来了,每年打糍粑的这个阶段,就是我们小孩子最有成就感的时候——因为,这一年的糍粑,我们也是出了力的。

大伯们打好的糯米,被婶婶们拧成差不多大小的圆球规整的摆在一个大木板上,摆放完,就在上面再放上一块木板或者四方桌,然后就是我们这几个孩子上场了——大人们把我们抱上木板,让我们在上面踩来踩去,帮助糍粑成型,说是踩,其实孩子们多是吆喝喧天地跳,甚至还相互撞击着,变成了玩耍。因为在上面蹦蹦跳跳,导致糍粑受力不均匀,记忆中家里打出来的糍粑总是有些大小不一。

打完糍粑,当天晚上外婆必不可少的是烧上一碗油茶汤,再烤几个糍粑!

一群人围坐在柴火炉子旁,外婆仔细的把糍粑放在一个铁架子上,糍粑在木炭火上慢慢变软,等有点焦黄了,再翻过来烤另一面,糍粑渐渐变软,直到蓬起来,香味便一阵一阵扑进在座的每个人的鼻子里。这时候外婆会将糍粑小心地拿起来,在手上快速拍几下,把炭火的灰拍掉,也把烫手的热气拍走,再一分为二,大家一起吃。

孩子们往往流着口水,心急地一口就往嘴里塞,一下烫的嘴巴哇哇大叫,但还是不肯吐出来,在嘴巴里打几个转,囫囵几下硬是把它吞下去了,再去抢另一个继续吃。

大人则不急不慢,慢慢放进嘴里,轻轻一咬,糯米的糯香和糍粑烤的脆软在口里弥漫开来,加上烫人的油茶汤,让人简直暖到心坎里去。

不知道别家吃糍粑是如何的,但外婆总是会为烤糍粑配上红糖和豆腐乳,喜欢吃甜的糍粑就用糍粑沾糖吃;喜欢吃咸的糍粑就用糍粑沾豆腐乳吃。这么多年,这一直是我最喜欢的两种味道。

除了烤糍粑,油煎糍粑和甜酒煮糍粑都是我们小时候最温暖的味道。

说是煎糍粑,有时候也会放多多的油炸糍粑,被煎炸地金黄的糍粑,在遇到红糖水的那一刹那,你就真的明白甜蜜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甜酒煮糍粑,醪糟在水里烧开,加上糖和切成小块的糍粑,两种糯米的相遇,唇齿间清甜的酒香伴随着糍粑的软糯,总是忍不住多喝上两碗。

从来凤初到恩施时,我也遇见过将糍粑与腊肉一起炒的,糯米的清香加上腊肉的醇厚,其中绝美滋味只可细品,不可为外人道哉!

我想,糍粑对于我们这群人来说,无论是烤、是煎、是煮、是炒、或是其他,总有百般滋味缠绕心头……那不只是一种食物更是我们的童年与青春。

或许有一天,我的孩子吃糯米糍的时候,我会告诉他,妈妈小时候吃过外婆做的糍粑“糯米糍”可比这个好吃多了!

(图片来源网络)

你可能感兴趣的:(糍粑里的滋味,黏住的是最幸福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