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职率居高不下的原因

员工离职问题,其实只是反映“窄化效应”的其中一个问题。而寻找什么时机和员工谈话,怎么和客户解决争议问题,处理领导和下属之间的关系、团队成员之间的矛盾,“窄化效应”这个概念对我们同样有帮助。

1、什么是“窄化效应”?

我们知道人都是有偏好的,偏好是一个人的喜好,反映了他对外界的基本看法。偏好,听上去很复杂,说得简单点就是“知道好歹”。如果一个人“不知好歹”,其实,就是偏好出了问题。“ 窄化效应 ” ,就是偏好出了问题,因为他只关注了某一个时刻某一个点的偏好。

人之所以会出现“窄化效应”,是因为在当时存在着“体内因素”(visceral factors),你也可以理解成处于 “ 窄化效应 ” 的人,体内分泌了一些化学物质,这些物质所导致的行为 “ 驱动力 ” ,九匹马都拉不住。

所以罗文斯坦说,“体内因素”是引起人们“异常”行为的幕后黑手,体内因素会使人表现出强烈的情绪和情感冲动。“窄化效应”就是这种体内因素的直接后果。

2、从离职看窄化效应的发生机制

作为管理者,我希望你知道有 “ 体内因素 ” 这回事,因为管理者要学会驾驭人心,必须首先要了解每个人的生理状况。

当一个人在工作中付出太多的身体努力和精神上的努力之后,他会疲劳,严重的情况就是筋疲力尽。这个时候,他的身体内部会产生一些体内因素,这些体内因素虽然你不一定察觉得到,但它会让你对当前所做的事情产生厌恶感。而随之而来的,就是你进一步付出努力的意愿会降低。这个时候,就需要休息,让体内因素慢慢地消退掉。可是这时如果你硬要坚持工作,靠理性和文化来支撑,往往是没有用的。因为理性注入的本质是希望能够刺激出新的体内因素,来对抗原有的体内因素,这在很多情况下是无效的,有时甚至会适得其反,让你更加厌倦。

看到过一些学者的研究论文,他们认为,加班行为和人的工作安全感有关。当人的工作安全感比较低的时候,他们会通过加班来保住自己的工作岗位。有趣的是,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脑子越清楚、在工作中越容易担任关键角色的人,越愿意使用加班的方式,来增加这种安全感。而当他们加班加点干活的时候,底下的人也陷入了加班的困局。

社会学家侯查德(Hochschild)曾经提出过一个重要的概念,叫做“情绪劳动”。其实,几乎全部的知识劳动都是情绪劳动。而今天又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很少有干活不用脑子的,你想想现在还有简单的体力劳动吗?

侯查德还说,组织有的时候会特别强调精神和文化的力量。其结果就是员工看上去情绪很饱满,组织认为他们心态积极、斗志昂扬,可是组织不知道的是他内心实际上是一种疲劳的状态。当疲劳状态持续一定时间之后,即使员工不离职,这种 “ 窄化效应 ” 也会引发员工的紧张、急躁、易怒等情绪耗竭的现象,导致员工之间的冲突可能会增加,以及看不见的是,非正式的组织会很活跃。而“窄化效应”达到了一定程度的时候,一般来说离职会明显增加,特别是关键骨干的离职,这对于组织的损失是巨大的。

3、解决问题的两个思路

虽然频繁加班可能导致员工产生比较严重的“窄化效应”,导致离职。但很多管理者并没有意识到它的危害性以及危害的源头。如果你问我怎么去解决这个问题,我建议从以下两个方面去思考。

(1)应该建立起一种新型的加班文化。要想完全抵制加班,我觉得不太可能。因为加班已经是一个全球的现象,美国、欧洲、日本都存在着加班。那么,关键是如何把加班的尺度掌握在一个不至于让员工的体内因素不可控的程度。

(2)应该以组织为单位来进行时间预算和时间管理。因为不从公司总体上进行综合治理,单靠个人去搞时间管理技术的改善,效果是会大打折扣的,甚至最严重的情况会出现“鞭打快牛”的现象,导致组织中的骨干流失得非常严重。

996强调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不褒奖加班的员工,因为作为管理者,鼓励什么样的行为,员工就会效仿什么样的行为,工作中拼的不应该是苦劳,而是功劳。

你可能感兴趣的:(离职率居高不下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