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生涯结束,研究生涯才刚开始

一年前,那个人头也不回地离开了母校,结束了自己的研究生生涯……

站在现在回头望去,其实当时的他心里明白得很:我的研究生生涯结束了,但研究生涯才刚刚开始……

01 那个艰难的决定

经过第一年的研究生的观察,那个人形成了一个自己的判断:现在的学术研究更像是一个产业,这个产业并不适合他。

而且他读研究生是带着很直(gong)接(li)的目的——为了找工作时跨过更高的门槛。既然毕业就要工作和承担更多生活责任,他要未雨绸缪,为毕业后的工作与生活做些准备。

所以第二年开始他就不局限于专业的研究,分出一部分精力去研究生活和工作的一些方法论,打磨一些工作常用软件的技巧。身边这样做的人寥寥无几,可那个人确信那样做是对的,所以决定就这么干了,不管身边其他人怎么看。

是的, 成为一个不合群的人确实很艰难。我怎么知道?那个人就是我。

02 初尝甜头,研究与生活关系竟如此紧密

经过两年的准备,我形成了系统的工作方法论(番茄工作法+清单系统+印象笔记,以后有机会再说吧……),使得我的工作效率能很快跟上工作节奏,熟悉工作中的软件使得我面对基础的工作可以快速上手。因此我上岗后一定程度减轻了同事的工作压力,很快收获了同事的认可。

初尝甜头的我慢慢感受到了研究的魅力,它拥有让我的生活变得更美好的魔力——掌握一些生活中常做行为的方法论,能把事情做得更好,自己成为了更好的人,自然就过上了更好的生活。

同时我初步意识到生活中做好很多事和做好研究的过程非常相似,其实就是不断学习获得新知、思考整合并实践的过程。

研究过程大致如此:查阅资料、发现问题(两者顺序可能颠倒),补充查阅资料和文献,整合资料并结合自己的思考找到解决办法,执行并检验结果,得到结论,反复执行以上过程。

生活过程大致如此:接收信息、发现问题(两者顺序可能颠倒),通过书籍等手段去查找相关的资料,找到解决方法,不断践行并检验效果,得到结论,反复践行以上过程。

两者看起来惊人地相似。

整个生活过程和研究发展历程也类似,其实就是不断学习、不断践行、不断修正的过程。难怪胡适先生会说“少谈些主义,多研究些问题”,其实大白话就是“少讲些道理,多实干道理”。

显著不同之处在于,研究得出的结论大多数较为复杂,而生活中不断践行后得到的结论往往简单得可怕,就是那些你耳熟能详的道理甚至大道理,可经过了这样那样的实践,最终使得那个道理的运行机理被你深刻地理解,于是你有机会跳出那个“听了那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的怪圈。

03 为了过上更好的生活,你我该研究点啥

既然研究那么重要,能给生活带来那么多改变,你是不是也该研究点啥?目前我正在研究这些,希望给你的研究方向提供参考。

①自身工作的专业知识。它们是吃饭的看家本领,不研究不打磨是不可能的。

②时代背景方面的知识。不知道自己活在一个什么样的世界里想活得很好实在很难。观察和研究互联网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是很必要的,研究接下来哪些技术会带来哪些改变,提前为改变做准备也是必要的。

③有助于理解世界的底层学科:概率论,心理学,经济学。概率论是纠正认知偏差的重要工具,让你更理解真实的世界;心理学可以让你更了解人(自己),找到科学的方法辅助你成为更好的自己;经济学可以让你理解这个世界里人们纷繁复杂的行为,并做出真正更有利于自己的选择。

④越早开始越好的事。很多事情并不是越早开始越好的,尤其是错误的事,做得早只能早死早超生。但有些事的学习越早越好,因为它们符合复利效应。比如,阅读、写作、投资、沟通……

越是不断研究我们的生活,越是发现:这个世界是真的有原则有规律的,尽管世界上的大多数人不按原则做事情,这个事实不会发生任何改变。按原则做事的好处是,越老越吃香。去观察,去思考,找到这些原则,按它们执拗地践行。

愿你也开启自己的研究生涯。

你可能感兴趣的:(研究生生涯结束,研究生涯才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