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元曲21 (十首)

        鲜于必仁,字去吟,号苦斋,渔阳郡(今属天津)人。其父鲜于枢为太常典薄。《全元散曲》录存其小令二十九首。

【双调】折桂令•棋

        烂樵柯石室忘归,足智神谋,妙理仙机。险似隋唐,胜似楚汉,败若梁齐。消日月闲中是非,傲乾坤忙里轻肥。不曳旌旗,寸纸关河,万里安危。

        译文:樵夫上山砍柴偶遇两仙人在石室对弈,看得入迷竟忘了归去。看到两仙者出手不凡,不禁发出“足智神谋,妙理仙机”的赞叹,谋局布阵变化莫测,千变万化险象环生。险似隋唐易代之两军对垒,相互攻杀,惊心动魄,直至大局已定;胜如汉王刘邦穷追不舍,摧枯拉朽,直逼西楚霸王项羽自刎于乌江;败者犹如偏安江左的齐梁小朝廷,日薄西山,气息奄奄,瓦解于顷刻之间。对弈是闲中取乐,也避免世俗是非。仙人不屑世俗名利自然傲视乾坤了,棋盘虽无旌旗,但现山河,同样关系着万里江山的安危。

        解析:这首曲子是鲜于必仁重头小令四首之一,原本是四首,分别歌咏琴、棋、书、画。曲中的叙事用典,都是为了抒情明志。全曲都在写“棋”,却又不仅仅停留在棋局的层面,通过仙人对弈,表达自己观棋的看法,寓意深刻,雅量非常。


        邓玉宾子,即邓玉宾之子。他与父亲邓玉宾皆擅长散曲。《全元散曲》录存其小令三首。

【双调】雁儿落过得胜令•闲适

        晴风雨气收,满眼山光秀。寻苗枸杞香,曳杖桄榔瘦。识破抱官囚,谁更事王侯?甲子无拘击,乾坤只自由。无忧,醉了还依旧。归休,湖天风月秋。

        译文:雨雾天晴,野花艳丽明媚,小草清新鲜活,山林显得格外秀美。主人公上山寻找药材,采下那红红的、散发着香味的枸杞,拖着竹杖把桄榔花轻轻地敲击下来。认识和领悟到做官就像囚徒一样,有谁还再去做王侯之胆战心惊、潮不保夕的事情呢?人的一生应该杜绝患得患失的杂念,不为功名利禄所诱惑,便可以享受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乐趣。要想过一种无忧无虑的生活,喝醉酒是没用的,酒醒了还是依旧,只有弃官归去,才可领略水天一方,湖光潋滟的美好景色,心情也能愉悦。

        解析:此曲以“闲适”为主题,用《雁儿落》和《得胜令》二支曲牌联结而成。作者曾在黑暗的官场中痛苦求存,却一次次失败,心灰意冷之下避世隐退,出家做了一名云游道士。此曲寄寓了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和对黑暗社会现实的不满。


        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今属山东)人。武宗一朝,任监察御史,因批评时政被免职,后复官。不久辞官归隐,屡召不赴。天历二年(1329年),关中大旱,又出任陕西行台中丞,治旱救灾。上任四个月后,因劳累过度去世。诗曲皆工散曲多为怀古、写景、归隐之作,其中写归隐生活的作品最多,曲中多寄寓对时政的不满。有散曲集《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以及《归田类稿》《云庄集》,存小令一百六十一首,套数两套。

【中吕】最高歌兼喜青来

        诗磨的剔透玲珑,酒罐的痴呆懵懂。高车大纛dao成何用,一部笙歌断送。金波潋滟浮银瓮,翠袖殷勤捧玉钟。对一缕绿杨烟,看一弯梨花月,卧一枕海棠风。似这般闲受用,再谁想,丞相府帝王宫。

        译文:诗推敲得精练生动,酒灌得懵里懵懂。高车大旗有何用?一部笙歌将人断送。美酒溶溶满银瓮,佳人殷勤捧玉盅。面对一缕杨柳轻烟,眼看一弯梨花明月,头卧一枕海棠清风。有这般清闲享用,谁还再想入相府进王宫!

        解析:整首散曲描写田园生活的美景,独特之处在于张养浩将眼前所见的景色描写得本色自然、流畅婉转,丝毫不见扭捏生硬之气,绝非那些故作清高、以隐居田园作为终南捷径的假君子、假隐士可以比拟。

【中吕】朱履曲

        才上马齐声儿喝道,只这的便是送了人的根苗,直引到深坑里恰心焦。祸来也何处躲。把归来时威风不见了。

      弄世界机关识破,叩天门意气消磨。人潦倒青山慢嵯峨。前面有千古远,后头有万年多,量半炊时成得甚么。

        译文:才做了官便耀武扬威,呼来喝去,不可一世,只看到做官的好处,而忘了官场的黑暗,做官的危险,一步步走向“深坑”,一旦失势,甚至身陷囹圄,抄没家产,留下千古骂名,从前的威风还在吗?

        周旋人生,应付社会,一回回处心积虑,却始终不能奏效。想打开天门,跻身云霄,可这求取功名的意图和气概又消磨了多少!人已经如此失意潦倒,青山啊又何必如此峻峭。生前历史已走过了千年之遥,身后的光阴更是无尽无了。仔细想想,这短暂的人生,还能实现些什么目标!

        解析:此篇由张养浩的四部《朱履曲》构合而成,体现了作者愤世嫉俗的思想,语言浅俗易懂,粉刺意味浓厚,尽管感情强烈,直抒胸臆,但意义深刻,有看透世事人生之感,值得回味。

【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译文:连绵不断的山峦,好像有意在此相聚,汹涌澎湃的江河,仿佛在咆哮发怒。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形势十分险峻。遥望长安古都,心潮起伏。沿途目睹秦汉以来的历史遗迹,那无数华丽的宫殿都变成了废墟,心中无限伤楚。王朝的兴和亡,带给百姓的都是苦。

        解析:这首《潼关怀古》是张养浩在陕西赈灾期间所作的九首怀古散曲中最为有名的一首,最后两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成为千古绝唱。这两句是全曲的主旨,道出了历代百姓被统治阶级压迫的本质,亦是朝代兴亡的本质。

【双调】雁儿落兼得胜令•退隐

        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倚仗立云沙,回首见山家,野鹿眠山草,山猿戏野花。云霞,我爱山无价。看时,行踏。云山也爱咱。

        译文:白云飘来,山势迷蒙,景物更佳。白云飘去,山色晴明,美如图画。山因云来云去忽明忽暗,云因山势的高低忽上忽下。我倚着手仗站立在高山云海之中,回头看见了山那边的风景:野鹿在山草丛中安眠,山猿在野花中玩耍。我爱这变幻迷人的云霞,爱这秀丽的山峰,它的富贵无法估计。我边走边看,那云山对我也充满爱意。

        解析:晚年的张养浩退居历城,写下了不少关于退隐生活的作品。题名《退隐》,曲中却无半句进退之语。曲子几乎所有笔墨落在写云和山的美景上,气氛淡然、愉悦,自然流露出作者离开官场、放情山水的快乐。

【双调】水仙子•咏江南

        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爱杀江南!

        译文:江烟与山雾相映生辉,两岸人家画檐相连。湖中荷花丛生,秋光恬淡静美。看沙鸥蹁跹起舞,十里香风吹卷起珠帘。画船从天边驶来,酒旗在迎风招展。多么可爱啊,这美丽的江南!

        解析:题名即点明咏叹江南的主题。从曲子的内容上看,张养浩通过江南山水人家的一些意象,描写出江南旖旎yini的风光和淡雅的情趣。

【双调】沉醉东风

        班定远飘零玉关,楚灵均憔悴江干。李斯有黄犬悲,陆机有华亭叹。张柬之老来遭难,把个苏子瞻长流了四五番。因此上功名意懒。

        译文:班超远离家乡飘零在玉门关,楚大夫屈原被放逐容颜憔悴游荡在江边。李斯临刑哀伤他不能再行猎牵黄犬,陆机被执有再也听不到故乡华亭鹤唳的感叹。那张柬之年过八十还被贬遭难,把个大诗人苏轼远远地贬到边地四、五番。就因为这些我对功名心灰意懒。

        解析:张养浩历数六位历史人物的不幸,且句句以“飘零”“憔悴”“悲”“叹”这种色彩性的形容词来烘托气氛,表现作者对古人的同情,同时也带有引以为戒的意味。

【双调】折桂令•中秋

        一轮飞镜谁磨?照彻乾坤,印透山河。玉露泠泠,洗秋空银汉无波,比常夜清光更多,尽无碍桂影婆娑。老子高歌,为问嫦娥,良夜恹恹,不醉如何?

        译文:那一轮悬挂高空的明镜,是谁打磨的呢?它照遍了整个山河。秋天的露珠清凉凄清,水洗过般的明净夜空里,银河平静无波。此夜的月光,较平常更盛,人可以清晰无碍地看到,桂树的影子在舞动。我不由得引吭高歌,问嫦娥仙子,在这美好的夜晚,何不纵情一醉?

        解析:《折桂令》一曲所描写的月亮既不同于“秦时明月汉时关”,又不同于“月有阴晴圆缺”,更不同于“对影成三人”,但又确确实实继承了先辈文人对月这一意象的阐释,独具空灵、幽远的艺术特色。

【南吕】一枝花•咏喜雨

        用尽我为民为国心,祈下些值玉值金雨。数年空盼望,一旦遂沾濡。唤省焦枯。喜万象春如故,恨流民尚在途。留不住都弃业抛家,当不的也离乡背土。

        {梁州}恨不的把野草翻腾做菽粟,澄河沙都变化做金珠。直使千门万户家豪富,我也不枉了受天禄。眼觑着灾伤教我没是处,只落的雪满头颅。

        {尾声}青天多谢相扶助,赤子从今罢叹吁。只愿的三日霖霪不停住,便下当街上似五湖,都掩了九衢qu,犹自洗不尽从前受过的苦。

        译文:为国为民,我鞠躬尽瘁、沥血呕心,求来了这一场雨,宝贵得如玉如金。老百姓空盼了好几年,今天终于把大地滋润。干枯的庄稼绿色新。春天回来了,使万物欣欣,令我高兴;逃荒的百姓,仍颠沛流离,使我遗恨。老百姓呆不住了便抛家别业,灾民们受不了时才离乡背井。

        我恨不得把遍地野草都变成茂密的庄稼,让河底沙石都化做澄黄的金珠。直到家家户户都生活得富足,我也算没有糟踏国家的俸禄。眼睁睁看着天灾成害无所助,让我只急得白发长满了头颅。

        多谢老天爷的扶持帮助,老百姓从此没有哀叹处。但愿这大雨一连三天不停住,哪怕下得街道成了五大湖、大水淹没了所有大路,也还洗不尽老百姓这几年受过的苦!

        解析:这套三首曲子组成的南吕调《一枝花•咏喜雨》,主题是对国计民生的深切关注和对穷苦百姓的无限同情。

你可能感兴趣的:(品读元曲21 (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