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读,《史记》之孟尝君列传。

司马迁之所以赞赏孟尝君,皆因他敢于做很多人不做的事,同时还能虚心听门客能人的建议并作出决定;为相时治理齐国深得民心,在战国时期各国外交政治上也是一个有影响力的人物。

图片发自App

孟尝君门下食客3000多人,能力参差不齐,偷鸡摸狗,打架斗殴的人都有。但是,孟尝君还是一如既往供给他们食物,按照不同等级供养起来。从太史公的评论里,我们可以知道,当时天下横人几乎都齐集他的封地薛邑。

从这些描述中我们知道,孟尝君是一个仗义疏财,喜好招揽天下贤士英雄之辈。

在孟尝君列传里,司马迁最推崇的只有两件事。一件事是,孟尝君出任齐相时,委派他的舍人魏子去封邑收租税,往返三次都没有收到。孟尝君追问何故,舍人魏子回答说,我私自做主替主公借给了一位贤者了。孟尝君大怒,赶走了舍人。几年后,有人污蔑他犯上作乱,齐湣王信,孟尝君仓忙出逃。当年向孟尝君门下舍人魏子借租税的贤者,闻之后上书齐湣王,并在宫门自杀以示孟尝君的清白。齐湣王大惊,追查事实真相,还孟尝君真相。

图片发自App

另一件事是,孟尝君请门客冯驩去封地收高利贷。冯驩杀鸡宰牛,请所有的债主一起吃饭,酒足饭饱后,对有能力还钱的人,定下还钱的日子,对实在没有钱还债的人,拿出借据当场烧掉。冯驩还对所有人说,孟尝君借钱给大家,不是为了放高利收租,而是借钱给大家从事生产经营,整个封邑的人都对孟尝君感恩戴德,传唱他的大义和仁德。

司马迁推崇的儒家经典就是仁义道德,人要走得远,做得好,必须以德服人,深明大义。

孟尝君本人的水平也许并不算高,但他门下3000食客,在关键时刻,总有出类拔萃之人为他排忧解难。其中,最让司马迁推崇的就是以上的两个人,舍人魏子和门人冯驩。因为这两个人无时无刻不在为孟尝君收拢人心,行仁义之德人心所向,自然能逢凶化吉。

图片发自App

孟尝君失势之后,门下食客几乎都离他而去,唯有冯驩留下。然后冯驩风驰电掣般在秦国游说一圈,本来秦王已经仰慕孟尝君已久,果然听从冯的意见,准备高规格迎孟尝君入秦为相。自然,冯又快马赶回齐国,游说齐湣王,齐王惊讶秦王的举动,急忙重新恢复孟尝君的相位,并多加封邑。这是冯的聪明和才智,有才者必有人相抢,才会确保它的稳定价值吧。冯驩的这一高招和手段,在今天很多国家和各行各业里面都有人继续在使用。

失而复得的相位,让孟尝君感叹良多。因为当时的门客全跑光了,他感觉很悲凉,养了门客多年,结果落难的时候,就剩一个人在自己身边。

图片发自App

当自己重新得势时,这帮人又跑回来了,孟尝君想把他们赶走。结果冯驩的一番话,又让他改变了初衷。

“事物都有自己的发展规律的,富贵时宾客自然多,贫贱了朋友必然少,这本来就是人世间最基本的道理。正如赶集,天亮时大家都挤进市场,黄昏时经过市场的人看都不看一下,不就是因为市场里面没有他们所期望的货物和利益了么?”

孟尝君终于明白了,敞开大门,我行仁义,只问东西,不问过错,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每日一读,《史记》之孟尝君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