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14 今日思考 “供需”的适配

因为工作的原因,团队跟企业和很多政府单位交流的比较多,在这个过程中,团队发现同样是企业,效率却是千差万别。自己也对于此也很有感受,在之前工作的时候,就跟大量的国企和单位有过合作。

对此,我把合作过的伙伴在协作沟通效率上基本上总结为两种情况:

1、透明的合作

2、揣摩的合作

何谓透明的合作,基本就是丑话说在前面的合作方式,在合作之前把问题讲清楚,解决问题的标准定清楚,然后就是彼此协作共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中都是以指定的标准为前提去展开落地和执行。

即便是出现问题,大家的共识也都是源自原来的“丑话”前提展开。在大共识的前提下展开协作,这样的合作虽然刚开始需要反复沟通确认,但一旦展开合作,则效率将会推进非常快。

这也是我比较喜欢的合作方式,减少内耗,增加共识,彼此可以力出一孔,更有效的“价值交换”。

这样的合作,最终的结果就是更关注过程跟标准的匹配能力,越接近标准,越容易产生价值。


还有一种合作,叫揣摩的合作。所谓揣摩的合作就是没有标准的合作,彼此的协作规则完全依照揣摩需求方的意图来展开。

在这样的合作中,甚至是没有问题的,问题是在合作中定义的,标准更是没有,是根据“某个人,某些人”的表情表象来“揣摩”需求,来“揣摩”标准。

更为关键的是,这“揣摩”过后,并没有确认的机制,这就导致了行动的过程全是在试探,用对方的感觉来试探行动的有效性,行动的正确性,每个人都在跟着感觉走。

在这没有“标准”,没有“丑话”的共识下,一定会感觉“非常的累”,这累并不是来自力气的累,更是来自“反馈的累”。

在没有共识,没有标准的前提下,行动的效率低下在所难免。

这样的合作,最终那就是彼此的关系大于事物的成果,你做的好不好并没有标准,甚至这过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揣摩的对不对,有没有说到对方心里去,有没有理解对方的意图。


这两种类型都是合作,都是供需,但对于合作来说,选择了什么机制的伙伴就意味着选择了什么样的“价值交换”模式。

在透明合作的模式中,我们选择的是基于标准的协作模式,明确的问题和标准,这样的机制好处就是每一次解决问题过后,所产生的经验也可以适应于后续的类似项目。

而选择了揣摩的“价值交换”模式,意味着选择中以人为中心的“猜测”模式,在没有共识的前提下,全是“以人为本”的猜测揣摩,这样的机制即便是让对方满意了,也无法复制到其他的场景中。

毕竟,每个人的意图都是不同的,每个人的内心也都是各式各样的,这一次的揣摩成功,不意味着就可以提升下次另一个人的心理需求。在这样的机制中,自己解决问题的效率完全取决于自己揣摩对方情绪的能力。

透明的供需合作,揣摩的供需合作,有需求,就有供应,单从过程来看,其实这没有好坏。但对于组织长期生存而言,在选择的时候,不能只考虑当下的价值收益,更应该考虑每一种模式长期的趋势,哪一种模式更是未来。

从趋势角度来看,显然,效率提升是关键,也是组织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

基于此,面对机会时,也许揣摩的伙伴有更大的预算,但为了未来的提前准备,还是寻找那带“丑话”的透明伙伴吧。

今日思考,不求绝对,但求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81014 今日思考 “供需”的适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