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JamFF
大家都在感叹,年味越来越淡,春节俨然从节日转变为娱乐,而娱乐过后,总觉得少点什么。今天翻出来《娱乐至死》,这本书出版于1985年,是尼尔·波兹曼的代表作之一。现在来看书中的观点,非但不觉得过时,反而感叹作者的远见卓识。
01
乔治·奥威尔在《一九八四》中预言人类将会遭受到外来压迫,失去自由。
赫胥黎在《美丽新世界》中表达了另一种忧虑:人们会渐渐爱上工业技术带来的娱乐和文化,不再思考。
奥威尔担心的是书籍禁止流传,赫胥黎担心的是没有人再去主动读书;
奥威尔担心的是无法获取信息,赫胥黎担心的是信息太多,只会被动接受、无法自拔;
奥威尔担心的是真相被隐瞒,赫胥黎担心的是真相被无关的汪洋所淹没;
奥威尔担心的是通过制造痛苦来支配大众,赫胥黎担心的是通过制造娱乐来支配大众;
《娱乐至死》想告诉大家成为现实的,是赫胥黎的预言,不是奥威尔的预言。
毁掉我们的,不是我们憎恨的东西,恰恰是我们热爱的东西!
02
人们越来越害怕孤独,不再孤独地面对文字,不再孤独的思考。在那孤立的一刻,只能依靠自己的智力、推理和判断能力,显得那样的孤立无援,不知所措。
就像书中提到的,今天哪有一个听众能够容忍7个小时的演讲?或者5个小时?甚至3个小时?尤其是在没有任何图片的情况下,那时的听众必须具备非凡的、理解复杂长句的能力。
而现在呢,娱乐拥抱了你,诞生的各种灵魂社交,各种填补你的无聊生活,使你活得更加舒适。
都在感叹,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不是有趣的灵魂太少,而是我们看了太多过度加工的产物,如果没有达到节目中的娱乐效果,在我们看来都不够有趣,不足以挑逗我们的情绪。
评书、戏曲的没落,传统艺术已经不能强烈刺激我们的感官。归根到底,还是娱乐方式不断挑战我们的阈值,为了迎合大众的审美,艺人不得不去适应大多数人。
抖音是成功的,用短平快的小视频,对受众的视觉冲击,从碎片时间开始剥夺更多的完整时间。姑且不说,抖音对娱乐的冲击,对时间的侵蚀,就抖音本身来说,大家是否还记得抖音最开始的模样?那时的技术流已经沦为现在的网红和低俗的阵地。
慢慢的劣币驱逐良币。
再来看看朋友圈、微博,在互联网时代,人们面对大量的信息过剩,我们陷入一个无能为力的怪圈:你心里有很多想法,但除了把这些想法发到朋友圈、微博,去制造更多的信息以外,你无能为力。
所有的信息都事关每一个人,我们第一次得到了不能回答我们任何问题的信息,而且对于这些信息,我们也不必做出任何回答。
朋友圈、微博带给我们的是支离破碎的时间和被割裂的注意力。它们的主要力量来自它的传播信息的能力,而不是收集信息、解释信息或者分析信息。
书籍截然相反,是收集、细察和组织分析信息观点的绝好容器。写书、读书都是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的,写书是作者试图使思想永恒并以此为人类对话做出贡献的一种努力。
03
这个时代特征是“拒绝记忆”,我们对历史已经变的漠不关心,因为历史对大部分人来说没有实用价值。换句话说,导致历史消失的是人们事不关己的态度,而不是他们的固执和无知。
不知道前年抵制韩国和去年的抵制D&G,在娱乐至死的时代能坚持多久。我们知道过去24小时上榜的热搜,而对过去100年里发生的事情却知之甚少。
人性的本质是懒惰,不善思考,贪图安逸的。小到买什么手机,看什么电影,读什么书,看什么节目,都是受电视、网络或者他人支配的。
人们不再彼此交谈,而是彼此娱乐,不交流自己思想,而是交流听到的他人思想。争论问题不是靠观点取胜,而是靠中看的外表、名人效应和广告。
移动互联时代的便利,似乎让我们有了更多的选择权。随着推荐算法越来越成熟,程序不断学习我们的行为,最后推荐的内容都是我们喜爱的,让我们产生错觉,以为自己知道了全部事实,世界就是我们以为的样子。
我们越来越开心,也越来越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
04
这里不是抵抗娱乐、批判娱乐。作者波兹曼认为,人类从未离开过游戏和娱乐,也不可能离开游戏和娱乐。他担忧的还不是娱乐本身,而是全部娱乐化趋势,会致使理性思维丧失,大脑渐渐变得不能思考,继而更可能被操控。
娱乐不可怕,可怕的是什么都娱乐化。
在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我们最基本的要认清娱乐,不沉迷其中。更优秀的,可以跳出来,研究娱乐,做出可以娱乐大众的产品,毕竟很大一部分人的时间是不值钱的,他们需要娱乐。
我们正在处于教育和灾难的竞赛中。赫胥黎在《美丽新世界》中告诉我们: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他们用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以及为什么不再思考。
不是抖音、微博、游戏在毒害我们,而是我们在娱乐至死。
写出来共勉,2019加油!
我是JamFF,希望今天的文章对你有帮助。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