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亦有异闻乎 / 邦君之妻

子亦有异闻乎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 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 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译文: 陈亢向伯鱼问道:“你在老师那里有得到与众不同的教诲吗?”伯鱼回答说:“没有。他曾经独自站在那里,我快步走过庭中,他说:‘学《诗》了吗?’我回答说:‘没有。’他说:‘不学《诗》就不会应对说话。’我退回后就学《诗》。另一天,他又独自一人站着,我快步走过庭中,他说:‘学《礼》了吗?’我回答说:‘没有。’他说:‘不学《礼》,就没法立足于社会。’我退回后就学《礼》。我只听到过这两次教诲。”陈亢回去后高兴地说:“问一件事,知道了三件事,知道要学《诗》,知道要学《礼》,又知道君子不偏私自己的儿子。”

陈亢,即陈子禽,在《论语》中看到子禽指的就是陈亢。

在《论语》中,他的他的角色似乎是“包打听”,他特别喜欢打探一些小事。陈亢对孔子好奇,又有点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感觉,他总从细节上去打探、测试,分析孔子到底是不是一个好人。

这一次的对话发生在陈亢与伯鱼之间。伯鱼即孔子的儿子孔鲤。孔鲤出生的当天,鲁公赐给了孔子一条鲤鱼,孔子就给儿子起名叫鲤。孔鲤比孔子去世的早,孔子属于白发人送黑发人。

陈亢问他“子亦有异闻乎”——你的父亲有没有跟你讲过什么特别的学问,你跟我说说。

孔鲤说好像没有什么不同的,然后孔鲤描述了几个场景,有一次他看到孔子在院子里边站着,弯下身子去从旁边走过,等等。

“趋而过庭”,就是弯下身子赶紧过去。传统家庭,父亲是很紧要的人物,为子女所敬畏。这一次,孔鲤弯下身子,想赶紧过去,孔子把他叫住,说:“你学《诗经》了吗?”孔鲤说:“我还没学呢。”

孔子没有批评他,而是说“不学《诗》,无以言”,意思是如果不学《诗经》,跟别人讲话的时候就显得没文化。孔子让孔鲤把《诗经》好好读一读。这是孔子对儿子的教诲,孔鲤“退而学《诗》”,开始学《诗经》。

有一天,孔鲤又看到父亲站在那儿。他从旁边经过的时候,孔子问:“你学《礼》了吗?”

孔鲤说:“没学过”。孔子说:“不学《礼》,你没法在这个社会上立足。在这个社会上立足,跟别人打交道,需要把《礼》好好学一学。”孔鲤退而学《礼》。

你对陈亢说:“如果你非得说有什么不一样的话,那这两样是我父亲单独跟我讲的。”

其实,孔子绝不仅仅跟他的儿子讲学《诗》学《礼》,他跟所有的人都在讲学《诗》学《礼》,这就叫“圣人无隐”。

陈亢打听到的东西,特别高兴,出来以后就说“问一得三”。我今天采访相当成功,问了一件事,得到了三个消息:知道《诗》很重要,知道《礼》很重要,又知道君子并没有给自己的孩子“吃独食”,而是把自己的孩子当做普通的学生一样对待。

陈亢的这一次试探,发现孔子对待自己的孩子一如对待其他的学生,孔子的人生境界、品德修养很高尚。

“君子之远其子也”,君子对人一视同仁,没有过多的好恶,没有因为是自己的孩子而给予不同的待遇。一个人能够用什么样的心态去教别人的孩子,也尽量用同样的心态去教自己的孩子,这很了不起。



邦君之妻

邦君之妻,君称之曰夫人,夫人自称曰小童;邦人称之曰君夫人,称诸异邦曰寡小君;异邦人称之亦曰君夫人。

译文: 国君的妻子,国君称她为夫人,夫人对丈夫自称为小童;国内的人称她为君夫人,在其他国家的人面前称她为寡小君;别的国家的人也称她为君夫人。

这一段对话与我们当下的生活没有太大的关系,其中提及的称呼是一种礼仪上的称呼。


你可能感兴趣的:(子亦有异闻乎 / 邦君之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