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中的宋氏家族,其代表人物为宋子文,他的姐姐宋蔼龄、妹妹宋美龄是四大家族中的显赫人物。宋家因其三姐妹宋蔼*/龄、宋庆龄、宋美龄分别嫁给孔祥照、孙中山、蒋介石而为世人所瞩目。
宋氏兄妹的祖籍在山西,后由于战乱而迁到海南岛文昌县。他们的祖父韩鸿翼是一个崇尚儒家价值观念的“威尼斯”式的商人。在激烈的竞争当中,重名轻利的他,不但本利全蚀,而且耗尽祖传积资。1866年,宋氏兄妹的父亲宋嘉树(字耀如)就出生在这样的家庭。
1875年,9岁的宋嘉树被过继给在美国波士顿开设茶丝商店的舅父作义子,并由韩姓改为宋姓,随即同舅父前往美国学做生意,从此他的命运改变了。如果没有此行,也许就没有宋嘉树后来传教士兼实业家和秘密革命党人的传奇经历,也许就没有后来受过西方高等教育的宋氏三姐妹,从而也就没有可能产生20世纪中声势显赫的宋氏家族。
宋嘉树在学徒期间,结识了两位中国留学生温乘忠和牛尚连。这对表兄弟和宋嘉树因后来分娶了倪氏三姊妹而成为连襟。
这两位学生常来找宋嘉树攀谈,并怂恿他去上学。小掌柜为之动心,于是便向其义父提出了入学的请求,不料遭到拒绝。在义父看来,宋嘉树已有光明的前程,他应该努力工作,锻炼自己成为优秀的商人,然后掌管丝茶店,这才是他的出路。于是,他决定出走,以摆脱这个家庭的控制,到面那个充满神奇而又陌生的世界里,去探险,去追求,去现自已美好的愿望。
一天,宋嘉树在波士顿码头偷偷爬上一艘从波士顿开往杜卡罗来纳州的汽船“考尔法克斯号”。他被船员抓住后,被带到船长查理・琼斯面前。他把一切都告诉了船长。船长的祖先属于那些离开欧洲大陆来到美国冒险的拓荒者。而男孩抛弃现成的家产,主动去寻找一种独自创造的精神生活,不正是自己祖辈所崇尚的那种价值观吗?于是这位和善虔诚的信教徒决定把宋嘉树留在船上充当一名侍者。
宋嘉树的勤劳和朴实,赢得了船长的欢喜。于是船长決定满足他求学的欲望。宋嘉树被托付给船长的一位朋友威明顿的里考德牧师,在那里,他接受了洗礼,皈依了基督教,取名为查理·琼斯・宋。得到该镇的一位纺织企业家、慈善家、富翁朱利安・卡尔将军的资助,1881年宋嘉树进入了卫理公会的圣三一学院就读,两年后又转到田纳西州的万德华尔特大学。
1885年,宋嘉树大学毕业后,教会授予他见习牧师,受命回中国传教。
1886年1月,宋嘉树回到了阔别已久的祖国,在上海一带传教。出乎意料的是,他处处受到冷遇和歧视。
处在孤独仿徨中的宋嘉树,在一次偶然机会里,遇见了在美国时的好友牛尚周。经牛尚周穿针引线,宋嘉树结识了大家闺秀、牛尚周的小姨子倪桂珍。倪桂珍出生于基督教世家,她的母亲是明代著名的科学家、《农政全书》的编著者徐光启的后裔。倪桂珍的父亲倪一山精通文法,在上海工商、金融、军政界以及教会里都有很高的威望和很深的关系。她从小就在上海教会学校里接受了良好的西式教育,颇具数学天赋,并能识谱弹钢琴。1887年,宋嘉树与倪桂珍在南方卫理公会教士里德主持下举行了婚礼
宋嘉树夫妇共有6个孩子,宋蔼龄、宋庆龄、宋子文、宋美龄、宋子良、宋子安。宋蔼龄生于1890年,之所以取名蔼龄,是和蔼可亲的意思,希望她能给家庭带来好运。宋庆龄生于1892年。宋子文生于1894年,取名子文,是希望他能像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孙文)一样,在中国传播西洋富强之学。宋美龄生于1897年,起名美龄,是为了纪念为她而死的接生婆梅氏。
宋嘉树由于薪金较低,为增加收入,1889年底,他开始在“美国圣经会”兼职,并销售英文圣经及中文本的新约全书。1891年他利用妻子的嫁枚,又得到姻兄的资助,在法国租界买了一间小房子,添置了印刷机,办起了“华美印书馆”,开始以合约方式为美国圣经会印刷圣经和圣诗,同时亦翻印西方的教科书。
因为他在中外商界有许多关系,所以他经营的印刷业利润颇丰,这期间他还成为一家大面粉厂的经理。1892年,宋嘉树正式退出卫理会的传教组织,专心从事实业,很快成了上海的暴发户。
宋嘉树结识孙中山是在1894年春,当时孙中山先生为谋求民富国强的道路,北上上书清廷重臣李鸿意,途经上海,与宋嘉树相遇,因二人同是广东人,同是三合会(即洪帮)成员,均在外国念书,讲一口流利的英语,亦同样志向运大,所以一见如故,相见恨晚,成为知心朋友。
宋嘉树虽然不认为孙中山向清廷上书奏请改革能成功,但由于二人志趣相投他答应孙中山通过洪帮全力支持他,并把他上书清廷的信在教会报章中刊出,使孙中山的言论首次得以公开发表。
此后,孙中山成为宋嘉树家的常客。他们常和一些反清志士在一起商讨武装推翻清政府的计划,而宣传革命的刊物全部由他的印刷厂印刷。为筹措经费,宋嘉树曾利用与美国商界关系,赴美筹款,并将私人财产中的全部可动产都捐作革命之用。
宋嘉树教育子女采用民主的方式,对男女孩也一视同仁。他对中国封建传统压抑个性,以循规蹈矩为贤明,以唯唯诺诺为老成的陈腐教育深恶痛绝,他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成为中国的华盛顿或林肯式的伟大人物。
为了培养孩子的意志、耐力和独立性,宋嘉树常在狂风暴雨的日子里,带着孩子在雨中受淋。有时他还同孩子们道到野外徒步旅行。甚至有时有意识地让孩子们忍饥挨饿。为了培养孩子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他于1898年和长女蔼龄一起办起了家庭小报一一《上海儿童报》。在这块自由创作园地里,孩子们用自已稚嫩的笔,描绘出一幅幅充满年生活情的美好图画。该报直到宋子良、宋子安进入中学后才停刊。
为使孩子们能了解社会,增长见识,他常带着他们出入公共场合,他甚至和孩子们一道在大街上散发革命传单。再严格的家庭教育也无法取代正规的学校教育,宋嘉树夫妇先后把六个孩子送到学校读书,接受正规的西式教育。蔼龄5岁时,父亲把她安排到上海最著名的外国寄宿学校马克谛耶女子学校住宿求学。宋庆龄和宋美龄也是从这所学校毕业的。宋子文从小由家庭教师教导,然后进入上海圣约翰大学的附属书院,其后再去美国哈佛留学。
宋嘉树在美国受过系统的教育,所以他希望自己的孩子也应该到美国接受系统的教育。他告诫孩子们:要你们到美国去,不是让你们去看西洋风景,是要将你们造就成不平凡的人,回来报效祖国。这是一条艰苦的、棘丛生的路,要准备付出代价。不管多么艰苦,都不要中断你们的追求。
1903年,宋嘉树委托一位美国传教士步惠廉将刚满13岁的长女宋蔼龄带往美国乔治亚州梅肯市的威斯里安女子学院学习,并为她买了一张葡萄牙护照。在威斯里安女子学院宋蔼龄受到了热情的欢迎,院长格里把她作为预科班的学生注了册,并让她第一年住在自己家中,视如自己孩子一样照料。1905年冬,受清政府之命赴美考察的宋蔼龄姨父温秉忠,带着蔼龄一同出席了美国第26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在白宫举行的宴会。
宴会上,小蔼龄与罗斯福进行了交谈,并忿忿地提到当初来美国时,在旧金山被扣留之事。她说道:“我一直认为美国是一个自由之邦,对异国的客人一定十分友好,可是你们的官员却把我这样一个小姑娘拒之门外。这同我们中国的待客之道太不相同,这使我失望。”为不使总统失望她又说道:“美国可以说是美极了,是一个美丽的国家。我在这里生活很快乐,如果不是我初来美国的痛苦回忆,我还会更快乐。”出于对小站娘的抚慰和敬意,据说罗斯福总统当场为此事表示歉意。
这次会见和谈话,不仅显示了宋蔼龄在心灵深处强烈地要求驾驭、影响权势人物的潜质和欲望,而且拉开了20世纪宋氏家族与美国政坛建立政治关系的序幕。在威斯里安女子学院,宋蔼龄生活过得紧张而又富有节奏,强烈的出人头地的欲望,使得她在学习上尤为刻苦,1909年,宋蔼龄学成归国。起初充当父亲的助手,后成为孙中山的秘书。
1907年,宋庆龄和9岁的妹妹宋美龄由姨父温秉忠带往美国学习。起初在新泽西一所学校,次年,宋庆龄转入卫斯里安女子学院就读,而小美龄直到12岁后,才以特殊份来到姐姐身边。宋家三姐妹都在乔治亚州住了五年。
而宋美龄正式在威斯里安上课则只有一年时间,其余大多数时间,由校方安排私人教师为她上课。
在校期间,宋美龄与同学一道创办了一份报纸,并担任了主编,她非凡的组织领导才能在学校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长期的海外生活,使得美龄的生活习惯完全美国化了。1907年,宋美龄已近大学毕业,宋嘉树希望她速速为国效力。为防止父母为自己包办婚事,宋美龄在回国前,与中国留学生刘纪文订了婚,这完全是个空口许诺,很快婚约就被解除了。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孙中山立即兼程回国,被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但一个月后,他就辞职了。窃取总统的袁世凯很快就对革命者举起了屠刀,孙中山和宋嘉树又投入反袁斗争中。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逃往日本,作为孙中山的亲信和挚友、宋嘉树亦感危机四伏,于是他也带着妻子和四名子女乘帮会组织“洪门”的船逃往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