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06《父亲这种病》前言:父亲是必需的吗?

【摘抄】

1、在孩子出生前将近一年的时间,父亲只负责与母亲相爱并提供精子,与孩子之间缺乏生物学上的牵绊,也不存在应承担的生物学责任。对孩子来说,父亲不可或缺的状态在受精卵形成后基本就已结束,他的角色从此变得可有可无。所以与母子关系相比,父子关系更多体现在心理和社会层面。换句话说,一旦社会与时代发生改变,父子关系也容易随心理和社会环境、文化而改变,但父子关系拥有丰富的多样性及可塑性。正因如此,回答父亲是什么,比回答母亲是什么更难。

2、在家庭中与妻子孩子共同生活并参与育儿,是人类的特殊演化结果,是典型的、体现出人性的特征。父亲的任务是作为一家之长,在率领全家的同时,教育孩子学习社会共同体的规则,培养其成为独当一面的社会成员。

3、麦考米克等人的研究表明,孩童时期与父亲分离的孩子,与该时期有父亲一起生活的孩子相比,自我评价更低,也更易感受到被父亲拒绝。自我评价低下,加上本可信赖的关系变得不可信赖,会影响安全感和人际关系,因为一旦性格变得过于小心谨慎,或相反,变得过分渴求,人际关系就容易产生摩擦。一般来说,在父亲缺席的环境中成长,孩子容易患抑郁症,自杀、依赖药物和酒精,以及发生未成年怀孕、离家出走、辍学、身心不调、精神障碍等。这些影响不仅出现在青年期,孕期或中年以后也会持续存在。还有研究显示,不仅父亲的缺席,就连父亲的过度保护也会产生负面影响。当然,在不同的文化或社会中,影响程度也存在差异。

4、“父亲之名”也是“父亲否决”。指父亲这一角色的作用在于通过禁止违背规矩,来控制漫无边际的欲望,“父亲之名”是象征意义上的规矩和秩序。拉康认为,孩子身上投射着母亲的欲望,然而如果任由他被母亲的欲望吞噬,孩子将无法健全地成长,于是就需要父亲这一角色。为了不让孩子被母爱的温情所吞噬,使他长成独当一面的人,需要给欲望划出限制范围,使其符合现实。

5、让父亲承担特别的功能,不如说是倾向于将父亲视为不亚于母亲的同等重要的角色。虽然,父亲对孩子的照顾在质和量上都逊色于母亲。然而父亲也有优点,那就是他们拥有玩的天性,把任何事都当作玩,并且玩得很有趣。相比母亲,孩子更乐意同父亲玩,因此在陪孩子玩方面,父亲或许拥有母亲不具备且无法忽视的魅力。

6、当家庭成员变少,母亲又缺席,父亲存在与否就更容易影响孩子的成长。我们生活在实际上或功能上父亲缺席的“无父亲社会”里。父亲的缺席容易产生“母亲这种病”,或者说,尽管“母亲这种病”的执行犯是母亲,但将母亲逼迫至此的真正的犯人,恐怕还是父亲。

【心得】“母亲这种病”就是“父亲这种病”

虽然说父亲和孩子在生命的早期链接并没有母亲那么深刻,但是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种重要链接。

因为父亲和母亲天然是不同的,母亲更适合给予安静的、规律的生活,守护在孩子的身后,而父亲则更多给孩子激情的、开放的生活,陪着孩子向前冲。

所以,无论是父亲还是母亲,对于孩子来说都是一样重要,彼此无法替代。

但是如今的社会,由于种种原因,父亲有意无意的会离家庭更远,很多原本由父亲负责的任务被更多职能机构所取代,比如说,父亲需要教育孩子规则和界限,但是有很多早教机构、学校也在做类似的工作,同时,社会更倾向于认为父亲需要外出打拼,因此他们更多的选择默默工作养家糊口,在这个意义上来看,父亲原本在家庭中的地位已经被逐渐剥夺。

如果母亲的缺失,会严重影响孩子的生存,因为依恋关系的存在,母亲的地位是难以动摇的,但这并不意味着,父亲的缺失就是无所谓的。

正如前面所说,父亲给孩子的体验和母亲截然不同,因此,如果父亲缺失,势必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孩子的成长。

同时,如果家庭中,父亲逐渐远离,就有可能导致孩子和母亲形成过度亲密的关系,这种关系容易使得孩子过度敏感(因为一旦再失去母亲他就无所依靠,如果母亲真的因为种种压力放弃孩子,就会对孩子产生巨大的影响),也会使得母亲更多的控制孩子(因为她们需要替代父亲的职责)。

因此,虽然有时候表面上看,孩子得的是“母亲这种病”,是母亲的行为造成了影响,但实际上根源却在于父亲的缺失。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8-11-06《父亲这种病》前言:父亲是必需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