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去的声音”

五年前的中考语文试卷作文二选一,命题作文的题目叫“远去的声音”,材料作文依旧给了我们一篇烂俗的材料让我们去大谈只有作文中才会出现的优秀品质。

初中三年,怎么说都是少年时光,单纯且傻,不知愁的年纪偶尔也会无病呻吟几声,娱乐匮乏也使读书写字变得趣味十足。然后这三年之中我的桌子上便多出了无数零散的稿件,什么都有,洋洋洒洒几千字的散文,刀枪剑戟打打杀杀的中二小说,还有一些自己都读不懂的诗歌。现在看来,当时的自己其实是看什么就写什么。看了林清玄就想笔尖生花,写人生淡泊,潇洒无为;看了卡夫卡就想荒诞不经,绞尽脑汁去胡编乱造;看了半本泰戈尔,整个人的一下子就浪漫了起来,卵石和水在记忆中载歌载舞。一半文艺,一半二货,“创作”路上一路模仿,跌跌撞撞,每次考试的作文倒也都混得开,分数都不错。

然后就到了初中黄金年代的终结时刻了。

本着语文老师“虎头,豹尾,猪身”的经典格式原则,以及什么考场作文切忌真情流露的莫名教条。看着“远去的声音”这五个5号楷书简体中文汉字,心中就一句话,“写啥呀?”。然后,然后脑子里就各种声音,什么初中最后一次下课铃声了,什么好朋友的热情呼唤了,什么爸妈喊我回家吃饭了……………等等等等,然后我就意识到这些东西会有很多人去写,而且这些我也无从下笔,毕竟写这些东西最后不煽情升华,披卷老师看着都浑身难受。然后在无数次转笔和椅子上蠕动后,外面不知道什么鸟叫了一声,让我一下子想到了老家农村的燕子窝。

是农村不是乡村,毕竟靠天吃饭,辛勤劳作,生活简朴的的农民们不是陶渊明,炊烟是有的,悠闲是不存在的。燕子和村民一样忙碌,当初趁着燕子夫妇外出,攀上房檐想看看燕子娃娃嗷嗷待哺的样子,不料被逮了个正着,之后的几个月只要出门,就被两只燕子尖啸着斯图卡俯冲,可能是养娃劳累吧,吃不饱,也没见丢下过什么“炸弹”。

感谢那只窗外乱叫的鸟,在我脑海中出现燕子窝后,整个人仿佛回到了模糊的村里的童年时光,那时候家里还有一匹马,有一条懒洋洋趴着看家的土狗,两头除了过年都生活得很舒服的二师兄,一群经常发呆的母鸡,以及一群在狗窝旁嘎嘎叫嚣的蠢鸭子。举家进城后,小学时一个星期回村一次,初中时一两个月回村一次。这些经历也就慢慢变成记忆的书签,这一次回去看到家里添了两只猫,那一次回去发现马厩空空如也,这一次鸡舍里多了两只光鲜亮丽的公鸡,那一次院子里又多了一群高贵的鹅,土墙和土屋慢慢变成了结实的砖墙和砖屋。前院的菜田收获着柿子、茄子、黄瓜、白菜、豆角、倭瓜和辣椒,后院生长着从春到秋割不完的韭菜。自家的东西并不完美,白菜上有虫洞,柿子上有伤痕,吃得久了也真的瞧不起那些大棚长出来的妖艳贱货,“品相好又怎么样,虫子都不敢吃的玩意能给人吃吗”。七七八八想了这么多,时间也没多少了,就把脑子想到的都搬到了作文格子里,也不知道是不是真情流露,鼻子一直酸,眼泪一直流。“淅淅沥沥”地把作文写完了,交了试卷。不得不说,初中时代的最后一篇作文是我写的最舒服的一篇,浑浑噩噩等到中考出分,然后高中开学,在我看来黄金也就结束了。

高中是最无聊的时光,无聊的材料作文再也没有偶尔流露的真情了,偶尔嚼舌头,聊八卦,等着别人买的“男人装”,意林,读者,青年文摘一些乱七八糟的杂志传到自己手里,期待着别人嘴里美好的大学时光,回村更变成了过年的奢侈品。如今考上了大学,生活远没有别人嘴里那样美好,假期长了,事情也多了,回村也是个身在村里心不知道在哪里的状态,想的越来越多,焦虑越来越多。

最近一次回去,村子还是那个村子,前院土坡的那几棵树也在,后院韭菜田的角落,被爷爷种上了几株草莓,灶台和土炕依旧连通着,起锅做饭时,土炕那种原始的温暖总能裹挟着睡意令人束手就擒,无论冬夏。

即使身处烟雨迷离、繁华精致的江南,有时也会无比急切地想回到那个落后单纯的东北农村。我佩服那些与故土恩断义绝的勇士,背井离乡,风光无限。可能我此生都无法成为那样的勇士,只要我还能记起屋檐下的燕子窝和那两只燕子俯冲而下的剪影。

你可能感兴趣的:(“远去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