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后的未来,这个社会,正在静悄悄地“抛弃”这4类人

01

白岩松在演讲中说过,你的收入,你的社会地位,跟你的不可替代性成正比。

不可替代性越强的人,收入和社会地位就越高。反之,不可替代性越弱的人,收入和社会地位就越低。

在白岩松看来,无论是谁,不管是年轻人也好,还是中年人也罢,要想不被社会淘汰,就需要提升自己的不可替代性,完善更好的自己。

随着社会的发展,内卷的愈发严重,或许,淘汰成为了常态,而安安稳稳,反而成为了奢望。

有些人25岁出社会工作,35岁那年就被单位辞退了。难道说他的学历很低吗?难道说他能力不强吗?其实,只能说明他的不可替代性太弱了。

有些程序员年轻的时候赚高工资,可一直升不上去,就只能吃着“死工资”。当他们40岁之后,所有的公司都会抛弃他们,除非他们有自己的核心技术。

现阶段的“中年失业危机”,以及“35岁职场定律”,本质就是在淘汰上了年纪,且容易被替代的人们。

或许,这个社会,正悄悄地“抛弃”这4类人,毫不留情。

02

第一类人:不懂得终身学习的人。

有企业家说过,保持市场敏锐度最好的方法,就在于时时刻刻了解市场的新趋势,不断地学习,尽量做到跟上时代,乃至于引领时代。

只不过,像这种“不断学习”的行为,这世上至少有99%的人做不到。大多人都觉得,学习只是学生的事儿,而并非是成年人的事儿。

像这样的想法,终究会害了自己。在如今这个时代,不仅学生需要好好地学习,就连上了年纪的中年人,也需要跟上时代,不断学习,不能与时代脱节。

所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时代的洪流不断向前,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倘若我们还偏执守旧,没有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或许,下一刻被社会淘汰的,就是我们。

说得形象一点,社会就是一个大丛林,你我都是丛林中的野兽。学习能力比较强的野兽,自然可以雄踞某一片领域。而学习能力比较弱的野兽,就只能成为别人的食物以及养分。

可以说,学习力,决定了发展力。

03

第二类人:只靠死工资生活的人。

在职场中,一直流传着这么一个观点,你越努力工作,越养不起家庭。

我们不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靠死工资生活的人,养不起家庭,且容易被社会淘汰呢?

没办法,因为如今的劳动力太多了。既然劳动力有很多,那普通人就只能是市场上的“商品”。老板觉得你值这个价钱,那你就值这个价钱。反之,老板觉得你不值这个价钱, 那你就会被人淘汰。

有一位同行,他刚开始起家的时候做销售。虽然说苦了一点,但他在销售中累积到了人脉和资源,让他有了“发家”的基础。

后来,他觉得不能再帮老板打工了,就出来自己单干。如今的他,在广州开了自己的工作室,算是一个小老板了,年收入比之前翻了好几倍,算是实现了人生的飞跃。

如果可以选择,要好好地耕耘自己的副业,或者选择给“自己”打工。这,才是长久之计。

04

第三类人:体力劳动者。

每当谈到“体力劳动者”的时候,其实内心总是很难受。因为农村的建设,城市的发展,永远离不开体力劳动者的付出

只不过,体力劳动者一直被人视为“苦力”。在市场中,有这么一句话,年轻的苦力比年老的苦力更有潜力。

你再有力气,终究有老去的那一天。你再有经验,也不过是体力劳动的经验罢了。到最后,终究逃不过市场的淘汰机制。

更何况,随着科技的发展,机器人或者人工智能,在体力劳动方面远胜人类。如此,我们可以推测,在未来一段时间,将会有大量的体力劳动者被取代。

要知道,体力劳动者的“不可替代性”太低了,他们很难安稳到老,只能另谋出路了。

05

第四类人: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人。

前段时间,单位招进来了一位牛人,还未到24岁便有着丰富的文案及互联网运营经验,是某领域的佼佼者,完全不输给这个行业的前辈。因此,他的薪水,也就过万了。

据说,当他进入到了单位之后,他身边的同事都议论纷纷,说他一进来就月薪过万,对老员工不公平。更重要的是,这位牛人还有诸多副业,令人特别“羡慕嫉妒恨”。

很多时候,我们都在感慨,为什么别人毫无贡献,却能比老员工还要吃香呢?这,就是“核心”竞争力的问题了。

当他的能力胜同龄人一筹,或者别具一格的时候,那他就能在市场中脱颖而出。

相反,由于我们这些普通人缺乏了核心竞争力,所以一直担心失业或者被辞退的问题。

不论在什么时候,提高个人的“核心”竞争力,有着创造市场价值的能力,相信你的未来,远远超乎你的想象。

文/舒山有鹿

你可能感兴趣的:(不久后的未来,这个社会,正在静悄悄地“抛弃”这4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