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随笔:情绪处理在于觉察与顺应

情绪处理有不同情形,最差就是试图强力控制,较好则是管理调适,具体思路则是觉察后,先接受再改变。


认识情绪特性,其具有生理性、心理性、社会性,相对应的则是客观性、主观性、环境影响性,了解这些情绪特性的目的为了什么,才是重要的。

首先看控制情绪,这个显然很难的,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真的做到这点就是顶尖高手,不是普通人可以做到的,因为情绪的进化特点,大脑半球结构,以及潜意识快速回路系统,使得情绪控制难上加难。而且心理特点告诉我们,越是进行控制,就会不自主的进行反控制,结果由于冲突的出现,情绪控制效果越是不好。

再看管理情绪,相比带有强力色彩的控制,管理要温和的多,但是管理情绪也不容易,因为管理一不小心就成了控制。管理是理念,要点是管住和理解,也就是下面要说的两点,即觉察与顺应。

觉察是管理的第一步,任何事情都是先觉察情况,再进行处理,对于情绪管理来说就是觉察自己所处状态,以及对方所处状态,具有“自知之明”。做到觉察并不容易,惯性思维下人往往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觉察之后是顺应,也就是顺势而为,在领悟情绪特性基础上,不试图控制,不强加约束,利用情绪特性“为我所用”。而这个顺势为之还可以分作两步,即先接受再改变。接受情绪是管理情绪的前提,接受情绪而后才能改变或者调适不合理情绪表达模式。

有段话这样说的,一个人的涵养不在于心平气和时候,而在于心浮气躁时,其实就是说情绪出现时候体现人的素质素养,而这个更多是要培养的。

培养方式就是管理情绪,先觉察再接受再改变,这是一个系列调整过程,没有捷径可走。如果说有捷径,唯一的就是利用心理特性,顺势而为,绝不逆流而上。

比如家庭教育中最困难的阶段就是孩子青春期逆反,当从前百依百顺的孩子突然变得桀骜不驯,很多家长不适应,难以接受,尤其如果孩子学习成绩再不是很理想,真是愁人。

这时候情绪管理既是针对自己的,也是针对孩子的,还是针对夫妻另一半的。先问问自己,能接受自己的情绪吗?再问问自己,能接受孩子的情绪吗?不能接受的话则是对抗,对抗会有效果吗?

接受情绪不是目的,只是手段,或者说是管理情绪过程中的一步。允许孩子有情绪,允许自己有情绪,天不会塌下来,事情还是那些事情模样,不会变得更加糟糕。可以体验的是,接受情绪后,会感觉心理舒畅一点点,并没有想象的糟糕透顶。

接受再改变,就是接受情绪的体验基础上,改变情绪不良认知,避免绝对化、以偏概全、糟糕至极,具体方式则是调整情绪表达方式,考虑用更合适的具体化的可操作的方式来处理。

情绪处理有不同情形,最差就是试图强力控制,较好则是管理调适,具体思路则是觉察后,先接受再改变。

你可能感兴趣的:(心理随笔:情绪处理在于觉察与顺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