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好不好(原创)

“提篮小卖拾煤渣,担水劈柴也靠她。里里外外一把手,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栽 什么树苗结什么果,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

这是著名现代京剧、八大样板戏之首的《红灯记》中地下党员李玉和的一段唱腔,其中的穷人家的孩子指的是并非自己亲生的女儿李铁梅。相信上了年纪的人对这段唱腔和这段故事都很熟悉,而年轻一代对就些就很陌生了。

当然本文的目的不是普及样板戏知识,是想讨论一下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一话题。

戏词并不是凭空创造的,它反映了一种社会现象,穷人家的孩子因为家庭里的经济压力大、生活条件艰苦,不得不早早地承担起家庭中的一些重担,甚至要早早地进入社会,为家庭赚取收入。“当家”,一方面指的是承担家庭重担,成为家庭的支柱;另一方面也指阅历要比那些没有走出家庭、走向社会的孩子丰富,更会为人处事。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历来都是从褒义的层面来解读的,这样的文章一搜一堆,这里就不说了。

任何事情有“利”的一面,一定会有“弊”的一面。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也是如此。具体表现如下。

一是后劲不足。因为要“早当家”,穷人的孩子过早进入社会,其知识储备、心理储备都是不足的,这会给他日后的发展埋下隐患。主要表现就是有可能发展后劲儿不足,过早遭遇发展的瓶颈。这就好比是让孩子与成年人赛跑,虽然孩子提前出发,一开始跑在成年人前面,但时间一长,成年人力量、耐力的优势就会发挥出来,迟早会超过孩子。

二是急功近利。穷人的孩子因为穷怕了(当然这里边更多是家长长期灌输的结果),所以对功利表现出更大的兴趣,在“功”上急于证明自己,在“利”上急于争夺。这样的后果是眼光容易只聚焦到眼前利益上,无法看到长远利益,无法站上更高的平台,无法看到更远的风景,这些都会严重制约穷人家孩子的发展。

三是舍不得放弃。因为对利益过于敏感,所以穷人家孩子对放弃部分利益表现得更加不情愿。总想吃尽最后一分红利,总想吃两头儿都甜的甘蔗。西瓜芝麻都要捡,结果往往是落个两手空空。而富人家的孩子,可能就会懂得为了长远利益放弃眼前利益,为了大的利益放弃小的利益。

四是输不起心态。二人赌钱,穷人本金五百,富人本金五百万,谁会赢?如果不出意外,应该是富人。因为穷人总是生怕输掉那五百本金,所以赌时会小心翼翼,抱着这样输不起的心态,通常是不会赢钱的。

输不起是穷人最常有的心态。进入社会伊始,是去广阔而未知的天地闯荡,还是偏安于自己熟悉的小城,穷人选择后者,因为他输不起闯荡失败。是去自己喜欢而收入略少的职业,还是去自己不喜欢而赚钱略多的职业,穷人选择后者。只有在余下的时日无多时,穷人才有可能意识到,因为输不起,自己一辈子活的只是别人眼中的自己。

有人将“穷”理解为一个人前进的动力。其实“穷”并不是前进的动力,改变自己才是。穷人有改变自己生存环境的冲动,富人就没有吗?如果穷是前进的动力,是不是全世界消除贫穷之后,人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社会就不再向前发展?这显然是荒谬的。无论社会发展到何种程度,人类都不会丧失改变自己、探索世界的兴趣,这才是人类不断进步的源泉。

在不承担早当家的压力下,让孩子早点儿尝试接触和了解社会,这是必须的,毕竟人不可能一辈子生活在象牙塔里。这项训练,对于穷人家的孩子和富人家的孩子,都是必修功课。因为没有了“当家”的压力,训练就只是训练,可以观察、可以参与、可以实验,不怕犯错,进退有法,孩子在训练中渐渐适应社会,可能会规避到一些正式进入社会时的坑。

其实在当下,严格意义上的穷人并不是很多了,倒是有些父母自己抱着穷人心态,长期对孩子进行穷人思维的教育,家里多么穷、富人多么坏,孩子过早地接受了自己是穷人家孩子的暗示,同时还丧失了当家的兴趣,沉迷于感官刺激,逃避现实,满足现状。

当家不当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目标。

你可能感兴趣的:(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好不好(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