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量设计及状态转移概率

今天听吴军老师的课程时,他讲到赶飞机留出足够的余量时间,以及寻求最大的可靠性。刚好最近一次赶飞机由于余量留得不足,比较紧张,而年初也有一次没有赶上高铁的经历,所以很有感触。我发现在我做很多行动的时候,并没有留有余量,赶车或者赴约见面等,都是算准时间到几分钟内,一旦遇上堵车就会出问题。赶飞机的那次遇上堵车半小时晚到机场,最后就失去了在机场吃饭的时间。而另外一次没有堵车的时候,去吃饭也只有半小时带着孩子非常的赶。这样实际上还不如像吴军老师那样,提前1个半小时以上到机场。然后再回想以前,还遇到过没赶上火车,以及没赶上飞机的事情,都是在时间余量上留得不足造成的。

留有余量可以用到很多方面,只是过去我的习惯是追求刚刚好。以前上学以及刚开始工作的时候,由于钱比较少用钱都是每一分都用掉。后来单位有段时间收款紧张,只发30%的工资,我立即就陷入了财务危机。后来我才有了在金钱管理上留有余量的习惯,为父母生病等突发事件准备足够的备用金。在工作安排上我也发现需要留有足够的余量。很多次我承诺的期限不能按期完成工作,实际上就是未留余量,一旦出现点意外事情就会滞后。而现在安排的每天日常任务里面,也是时间安排过于紧张,以至于只要做一两件计划之外的事情,全部的计划都会被打乱,最后很多做不成。我需要渐渐适应,为自己提供足够的时间余量,才能过得更加轻松。

王烁老师的认知训练营中,讲到了马尔可夫过程。最后的结论是,如果想改变现在的状态,不是要做出干预,而是去改变状态转移的概率。过去两年我看了很多书,想学成很多思维方式,养成很多新的习惯大多不了了之。其实就是我过多的在进行干预,而没有做提升状态转移概率的事情。之前看了些书听了些课程,意识到锻炼身体的重要,所以一直努力想养成健身习惯。但是一直未能持续下去,不管是打羽毛球、还是跑步和骑自行车,都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状态。其主要原因就是我突然去做这些活动的概率很低,只会在偶尔被刺激或者看到别人锻炼的时候才会去。而每一次去之前都会找很多借口,很容易就放弃了。后来买了跑步机放在家里没,闲着没事听得到或者听歌的时候就上去走走跑跑,慢慢竟然就养成了习惯。而在践行做笔记、些反思记录、写书卡等事情一直很难坚持下来,就是未能提升进入这些活动的概率。靠意志力和下决心来强制自己完成这些任务,是非常难的。很多时候并非没有时间做,而是从另外一种状态转移到做这几件事的概率非常低。就算写入了任务,强制执行,也会出现勉强应付的状态。养成一个新的习惯,就是进入一个新的状态,得让这个习惯执行的概率很高才行。我后面应该多去研究如何提升进入状态的概率。最近阅读量下降得厉害,甚至有时候都想放弃日更这些废话。但好不容易养成的习惯,如果放弃了可能就永远放弃了。我现在需要探索的是,如果实现从低质量输出到高质量输出的转移。

你可能感兴趣的:(余量设计及状态转移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