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辱不惊

不论男孩女孩都多宠爱孩子,宠不是惯。而是在父母能力所及的范围之内尽可能给孩子富裕的精神环境和物质环境。

      宠的多的孩子,会觉得很多大地方、美食、诱惑等都非常平常,跟父母给的不差什么。也不容易被别人忽悠走。

    童年时期见过世面的孩子大都是宠出来的,孩子想要什么大人给什么,孩子的小内心得到满足之后,长大后不会成为一个贪得无厌的人。不论物质或钱财成瘾都是一种病态的现象,因为童年时期的嫉妒匮乏之后,长大想拼命弥补儿时的自己。

    别人给点小恩小惠就感激涕零的人大都是60年代的人,那时的物质极其匮乏,还赶上了三年自然灾害。对于国家来说,勒紧裤腰带。对于百姓来说,吃上顿顾不上下顿。这种环境之下,人必须对给予食物的人非常忠诚恪尽职守才能保住饭碗,才能有口粮。但是后来物质生活好了。出生在70/80年代的人很少有之前的感激涕零。他们更注重的是自我的发展。尤其是80年代的人,被上一代人称之为80后,被他人贴标签,扣帽子。在80后这个名词出现之后,出现了90/00后。

    80年代刚好是改革开放的刚开始阶段,赶上了好年头。人的物质也相对丰富了,90年代中期,千禧年前后。基本家家都会配备电脑。虽说当时的电脑内存没有现在这么多,分辨率不高,网速慢等特点。但这电脑打开了80后孩子们的眼界。通过网络可以知晓天下事,网络传播速度之快也得益于经济的飞速发展。因为80后的好多孩子很少吃不饱穿不暖,他们的物质生活丰富,物质生活丰富之后开始追求精神层面。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因为吃得饱所以知道礼节,衣食丰富而知道光荣或耻辱。因为我们的物质生活提高,开始追求精神层面了。80后的孩子开始发展音体美方面的特长了,朗朗和李云迪都是上个世纪80年代的人才。这也得益于父母的音乐启蒙教育。

    被宠的孩子不会大惊小怪,相反不被宠的孩子,总是压抑自己的需求,看大人或兄弟姐妹的脸色。从不表达要什么,活成了冷血木偶。

    被辱的孩子会形成一种内心的创伤。当个体成长过程中,追求的东西比辱要高一层次,会把其余的负面情绪负面行为看淡。陈毅在吃饼的时候,一边吃一边蘸墨。吃到嘴边都是墨汁都没觉察。可见,陈毅先生把书看的很重,而把食物看的很淡。

    如果一个人天天努力,想让自己内心丰盈。会更加努力地提升自己。不会去追求他人的内斗和领导的辱骂。成长过程都会把旁人的辱骂看作过往云烟。

    刚毕业那年,我被领导怒斥,当时觉得脸挂不住,强忍着眼泪没留下来。但后来成长了,会把他们的话当作成长的鞭策。我需要充盈自己,内心的充盈。辱不惊,因为辱的次数实在太多。韩信受胯下之辱,孙膑受庞涓侮辱等,当人成长之后,会把辱看得没有原来那么重要。

  正如三岁追求一个超级想要的玩具,二十几岁追求喜欢的人却被分手。再过几年发现,玩具、成绩、恋人原来没我们想的那么重要。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

你可能感兴趣的:(宠辱不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