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纱》-一场自我救赎与灵魂觉醒之旅

一颗觉醒的灵魂,它的觉醒的鲜明征兆是对虚假主义的生活突然有了敏锐的觉察和强烈的排斥。—《人生哲思录》

《面纱》这本书是毛姆50岁时作成的,一如毛姆对爱情的惯常处理,这也是一本有着悲情结局的书。它告诉我们:爱情的面纱下是虚荣,骄傲,利益和不能填满的欲望的沟壑,当生活的经历将种种这些风干后,它们不过也是一层面纱,再揭去,才是本真的、自爱的、理性洒脱的自我。

一、缘起

凯蒂因为长相美丽,被自私自利的母亲寄予厚望,她希望女儿通过美貌进入上流社会,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凯蒂像只美丽的花蝴蝶,流连于各种宴会,享受着男士们的恭维与赞美带来的快感。凯蒂的长相平庸的妹妹出人意料地订了一门显赫的亲事,母亲从此对凯蒂表现出不满与不耐烦,说话也带嘲讽。凯蒂为了摆脱压抑的生活环境,也为了证明自己的魅力,她接受了归国医学博士,细菌专家瓦尔特.费恩的求婚,并在婚后和瓦尔特一起来到香港。

凯蒂的爱情观从开始就是扭曲的,她认为美貌应该是她能得到所谓幸福的砝码,草草嫁给瓦尔特只是出于利益考量,这为他们以后的婚姻生活埋下了祸根。

二、爱,而不得;弃,而不舍

凯蒂和瓦尔特结婚后,凯蒂发现她和瓦尔特性格差距很大,她活泼开朗浪漫,瓦尔特则是内心严肃,做事一板一眼的人,这让凯蒂感觉婚姻无趣。但是瓦尔特发自内心地深爱她,总是轻易满足她,她自认把握着这段婚姻的主动权,无视瓦尔特的付出,却又贪婪地享受瓦尔特的爱。

在一次宴会上,凯蒂结识了查理,一个惯于取悦女人的老手。凯蒂被一堆糖衣攻势迷住了,毫不犹豫地投向了查理的怀抱。凯蒂是多么不在乎瓦尔特,明目张胆地把查理带到家中寻欢作乐,最终,瓦尔特还是发现了,这击碎了瓦尔特的底线。

理性地瓦尔特让凯蒂做选择,要么跟她一起去湄潭府治理瘟疫,要么让查理离婚娶她。无脑的凯蒂欣喜地去找查理,但查理选择的是能给他带来稳固地位的妻子,并绝情地和凯蒂撇清了关系。凯蒂绝望了,意识到自己看上的不过是个逢场作戏的卑劣货色,她选择和瓦尔特去湄潭府。

凯蒂如此虚荣肤浅,几年的婚姻中她都没有明白婚姻是契约,双方都需要付出与尊重,而不只是享受索取。

三、找寻自我和觉醒之旅

经历了几天颠簸,他们终于来到了湄潭府。瓦尔特一刻不停地投入工作,尽量避免与凯蒂见面。在这孤独压抑的小镇,凯蒂愤怒过,歇斯底里过,一切无效后,她为自己找到了一份修道院义工的事情做。

在做义工的过程中,她认识了出身名门,却义无反顾投身信仰的院长,凯蒂被她的人性光辉感染着,修女们对病人和孩子无私的关怀也让她触动,凯蒂渐渐认识到自己曾经的浅薄无知,她全身心投入到照顾孤儿中,只有这样才能减轻内心的羞愧与痛苦,才能得到内心的安宁。

在修道院中,她也听说了瓦尔特的事迹,他奔走在瘟疫前线,为病人治病,改善居民饮用水源,她对这个看起来木讷,实际上有着高尚灵魂的丈夫的看法有了改观,变得敬佩他了。瓦尔特也看出了凯蒂的变化,对凯蒂的恨意也在慢慢消融。遗憾的是,凯蒂还是没办法爱上瓦尔特。不久,凯蒂发现自己怀孕了,她不知道孩子是谁的,瓦尔特无法释怀,最后他选择拿自己做实验,感染瘟疫身亡。

小说的结局很残忍,但是他们都解脱了,凯蒂在经历了一切后变得通透,她认识到自己可以有信仰和追求,并不需要依附谁才能过得好,她就是自己。最终,凯蒂回到英国和父亲一起生活,小说最后也将主题延伸:

“我想要个女儿,因为我想把她养大——让她不会走我的老路。当我回忆自己过去是个什么样的女孩,我对自己感到厌恶。但是我已经没机会重来了。我要好好地抚养我的女儿,让她成为一个自由而且独立自主的姑娘。我带她来到这个世界,养育她,爱护她,把她带大,绝不是为了将来某个男的特别想和她睡觉,甚至乐意包养她一辈子”——《面纱》节选。

四、后记

凯蒂本来是一个虚荣骄傲,一心想靠美貌争取幸福婚姻的人,何其有幸,她遇到了瓦尔特,历尽千帆后让她明白一切美好并不只是依靠重美貌和甜言蜜语得到的,还有内心的独立与自爱。我们惋惜瓦尔特的死亡,但对于执着的他何尝不是解脱。

对比结局,我更喜欢电影的处理,瓦尔特虽然感染瘟疫死亡了,最后成功得到了凯特的身心,正如电影最后的表达:凯蒂拉着孩子走在伦敦的街头,当他们和查理相遇,孩子问凯蒂那是谁,凯蒂说,谁也不是。

作者:清风朗月1105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87b6ee42703f

来源: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你可能感兴趣的:(《面纱》-一场自我救赎与灵魂觉醒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