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如何识人,明白这三点就够了!

大千世界,人各不同,如何透过外表看清一个人的真面目呢?我从樊登老师讲解的充满先人智慧的《论语》中,找到了答案。


01:孝悌:甄选核心的品质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有若认为一个孝敬父母、友恭兄弟姐妹的人,冒犯长辈和上级的人概率很小,进而扩大范围,孝且不犯上的人也做不出违法犯罪的事。孝悌是一个人应建立的核心也是仁的根本,所以常说的“百善孝为先”也是这个道理。

我们看人,同样可以这样,如果孝顺父母友爱兄妹的人,他能处理好家庭关系,有稳定的性格,那在处理与别人的关系时大概率也会沿用惯性的友善的模式。长辈们常挂嘴边的“成家立业”一词,其实也是类似的观点,先成家再立业,是先搞好家庭再去谈事业,成功的可能会大幅增加,其背后的逻辑是对一个人品质的考核。

一个对父母及兄弟姐妹等至亲都不放在心上,无法和谐相处的人,我们很难相信他能对其他人会真的友善。所以生活中,无论交友、创业还是择偶,从这点来多观察十分关键。


02:巧言:筛除别有用心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孔子说:“花言巧语,总装出取悦别人的样子,仁心很少。”

现代生活中,因合作的机会多、重要性大,我们不得不常和人打交道,大家似乎也更推崇外向、能说会道的人。孔子的这句话在提醒我们要去学会分辨,哪些是表情夸张,辞藻华丽却不真诚的人。这种人,违背自己的真实心情、感受,阿谀奉承、阳奉阴违。

所以这种人我们要警惕或筛除出去,思考巧言背后的目的和利益。有的人为了迎合领导,拍马屁为了升职加薪,有的人为了女孩子的美貌钱财,以不实言论处心去追等等。我们无法避免这类人的出现,但要从其言语中,多几分观察,校对在其它场合对其他人的态度和举止。与真诚和知行合一的人才能长久相处。


03:求己:留下反省与承担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孔子说,君子和小人的区别在于前者要求自己,后者要求别人。我觉得这句话和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观点有雷同之处。

告诉我们,看一个人,可以看当出现问题,面对困难时他待人待事的态度。有了问题从自身找原因,对自己提要求,反省自己的人,更能承担责任也敢于面对变化和风险,在不断解决问题和反省中实现快速进步与成长。跟这样思维方式的人相处,充满了体谅和不强求他人,既舒服又能给人带来正能量。反之,总为自己辩解,事事纠错别人和埋怨不公的人,很难发挥积极性和内驱力,既无法处理好家庭问题也做不好工作中单位的事情。

所以,我们想看清一个人,要先从他对父母和兄弟姐妹的态度着手,判断人品如何;再从他的言行中观察,分析是否内外合一;最后看他的为人处事,了解能否长远发展。

同理,我们想成为一个靠谱的人,也要从这3点要求自己:爱家人守法则、真诚待人、不断提高自己终身成长。希望我们能识人,更能识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论语》:如何识人,明白这三点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