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呈坎

图片发自App


      4月3日,傍晚达安徽呈坎,“江南第一村”夹裹在一片蛙鸣、狗吠中,袅袅上升的炊烟淡淡的笼罩着村庄,深刻感受到世界上迄今为止最古老、最神秘东汉八卦村的魅力,迷失在九十九条小巷中,拿出前半生所有旅游的经验,撕开了一条红手帕,最原始的记号标路,九曲十八弯到达民宿。

“进了八卦村,十有九迷路,能找到地方,厉害”,房东惊讶地说。

        走过很多的古镇、古村,匆匆过客,未曾停下脚步,感受那里的风土人情,不是旅游旺季的呈坎,只是一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充满着浓郁田耕生气息的村庄。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白天闲懒随意迷失在各条小巷中,寻找有趣的事,蹲在墙角听晒太阳的老妪拉呱,逗弄四处溜达的小狗,转弯抹角随处邂逅的惊喜。

      “毛豆腐”是徽州最有名的小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湿润的气候,孕育特有食物,四处可见摆着排排披着长长绒毛的毛豆腐摊子,我叫它们“白胖子”

      呈坎桂花巷口“罗氏毛豆腐”是祖传四代的老作坊,两面金黄的毛豆腐,外皮酥脆,里面软糯,还能感受到菌丝的脉络,很奇妙的味道,犹如拔丝豆腐,唇齿留香。

图片发自App


    大部分时间都泡在小店里吃甜豆花,客人多了也搭把手,学着煎毛豆腐,和60岁的罗师傅熟稔起来。“明早四点半制作清明豆腐,过来看看吧”

        凌晨四点的村庄沉浸在熟睡中,深一脚浅一步赶到,那间使用了300多年的老式作坊早已亮了灯,映入眼帘制作台上摆放着整齐干净的工具,“这些东西昨天就要准备好,下午才能泡豆子,早了就沤了,做出来的豆腐不好吃”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一天最多十斤豆子,手工不出量的,做毛豆腐,必须要用筛选过的优质黄豆,都是从乡下收自己种的,也不多。”黄豆里面那么多小石头子,都要筛出来吗?,“是呀,不然石头子打碎混在豆子里面,做

出来的豆腐味道绝对不同,不能糊弄自己”。

        低矮狭仄的豆腐坊里,阴冷潮湿,紧紧靠在炉火边,还是冻的发抖。“冬天不冷吗”“冷呦,老寒腿,没办法,早上不让老伴过来做豆腐的”,  罗师傅边聊天,手里麻利的提水,烧火,倒豆子,犹如行云流水。

    四点半,豆浆机准时轰鸣, 豆浆和豆渣分别出料,炉膛灶火烧的正旺,加热豆浆后自然冷却,罗师傅开始点浆 ,“发酵的酸水家传秘制,卤水点的豆腐涩,做出来毛豆腐味道就不鲜香”,搅拌均匀凝固后,罗师傅立即把凝固的浆料注入放置有滤布的模板内,加压成型等待出模,收集淅出的淋浆水以备下次点浆再用,这也是秘方的配料之一,这道工序的完成,意味着豆腐制作完毕,工完、料尽、场地清,罗师傅环环相扣,没有一丝浪费的时间,制作工具,操作台面边角旮旯清洗得一尘不染,“弄不干净,豆腐会坏掉”,时针指向7:00。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清明豆腐,老祖宗留下的规矩,4:30开始,7:00结束,九点多定豆腐人家就过来拿,清明节祭祀,上坟都要用,可不能耽误,是个大事,春节可外面打工的可能回不来,但是清明节是一定要回来祭祖”,“罗师傅,三十年重复同样的劳作,这么辛苦,不想退休吗”。“累呀,我都没时间生病,二十多岁走南闯北,跑运输,做古玩生意,兄弟姐妹们都在外面打工,父亲把传家手艺交给我,咱得延续,不然手艺失传了”“儿子不回家帮你吗,他有自己的想法,不勉强,明年准备收徒弟了”,“那手艺不就外传了”我好奇地问,“只要肯吃苦,外传总比失传强呀”

      上门取豆腐的人开始络绎不绝,罗师傅趁鲜,豆腐按长12厘米、宽6厘米、厚3厘米的标准切成小块,我再平整放在翻板上,中间留出空隙,撒上细盐,压好发酵杠,上笼,一天做六笼,置于阴凉干燥处,发酵五天左右,莹丝间顶满了颗颗孢子,赋予豆腐新的生命。

图片发自App


“每天都要翻身倒笼,不然菌丝不均匀”,“六笼大概十几斤沉呢,每天都要如此?”,“我和老伴习惯了”。

      我和罗师傅将六笼豆腐抬进工作间,胳膊已经酸疼抬不起来了。

        天已经透亮,空气浮动的清新香气,倾入心菲,罗师母从自家菜园地里摘了几把翠生生的艾叶,豆干腊肉馅艾草清明稞,配上热乎乎的豆浆,迷失在九十九条巷子里是幸福的梦想。

      “吃豆腐的人能安于清贫,做豆腐的人也懂得顺其自然”,挥手告别罗师傅, 师母在大门头上悬插的柳枝,风吹枝舞,阳光照射下朝气蓬勃,生机盎然。

你可能感兴趣的:(邂逅呈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