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心不动,随机而动

王阳明心学别告诉我们的最大真相是我们根本没看到世界的真相,每个人与时间之间都不自觉的隔着一种墙,因为当我们对这个世界时,我们的心理活动会一直处于活跃状态,会一直在行动、想象或思考,心从来没有留下空隙,而只有当我们的心理活动能够停顿下来,我们的心才能感应到世界的真实存在。对于这个道理,王阳明当年用八个字做了概括“此心不动,随机而动”。

这八个字堪称王阳明的八字真言,乃阳明心学的最高精华,其背后,则是一种世间最高明的心理学,王阳明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他还可以当之无愧的被称为伟大的文学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哲学绝非是书斋里的空想,而是实实在在的可以学以致用的学问,用到政治上,王阳明成了第一流的政客;用到战争上,王阳明则成了最可怕的军事家,他提出“此心不动,随机而动”的八字箴言时,正值江西的宁王造反,而他作为当地的最高官员负责平叛,当时,他的一个下属抱着一腔爱国热情,想与宁王奋不顾身的作战,王阳明问他兵法的要义是什么?这下属答不上来,王阳明随即讲了他的兵法要义,就是这八字真言,这八个字到底告诉我们什么?“此心不动”更伟大的哲学家老子有最富有诗意的表达“致虚极守静笃”,

“随机而动”捕捉到事物的本质而在恰当的时机行动,要做到随机而动前提是此心不动,先让你的心安定下来,我们的心经常处于“妄动”状态,一个念头接一个念头,像滚雷一样不断地在我们心中炸响,绝大多数人却对自己的妄动没有觉察能力,套用精神分析的术语,这些没有被觉察的妄动就是潜意识,我们以为自己是根据意识层面的某种想法去行动的。

但其实是我们没有觉察到的潜意识在驱使着自己这样做,未经开发和修行的潜意识是混乱的,其运作机制是以维护自我为中心,而不是道理和规律,所以充满矛盾顽固和狭隘,所以当我们被潜意识所控制时,我们就会处于程度不同的失控状态,妄动就是这种状态,这时我们看到的世界就是被我们的心念加功过的,被我们的成见扭曲过的,而偏离了真实,我们的行动就有点像“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不可避免地犯一些低级错误,甚至滑向深渊,宁王就是这样一个人,所以他后来犯了很多战略和战术上的错误,作为对手王阳明的心却可以不动,于是他的心就是一面空明的镜子,宁王的妄动会清晰地映照在这面镜子上,其致命缺陷会被王阳明一览无余,结果王阳明可以随时抓住宁王的漏洞“随机而动”,不仅可先发制人,也可后发制人。

宁王这种问题,即使在强人中也极为普遍,在“此心不动,随机而动”的理念指引下,王阳明成了最可怕的军事家,他一生打仗无数,未尝败绩,他去世前一年两广再一次叛乱,其他人无法平叛,朝廷不得以再请王阳明出山,熟料,叛匪一听说鼎鼎大名的王阳明要来,立即就投降了。

试着去了解一下你的内心,你一定会发现你的头脑中有着仿佛永不停息的念头,如果你想发现世界的本相,你想真正看到别人的存在,你的心就必须要有空隙,心中出现了空隙,就会自然而然的感应到对方的真实存在,这时就是王阳明的“此心不动”,而心一动,你看见的就只是你的妄念在对方身上投射,而不是对方的真实存在了,做到心不动,是世间最高明的心理学。

如何做到心不动?答案就是:让念头自然流动,而我们平常都是怎样的呢?念头起来了,要么跟着它走,被念头绑架,要么是对不好的自己不认可的念头自责和压制,这就与自己的内心发生了对抗,无论哪种,人往往都是不自觉的,这就是执迷的症结所在,这两条路都是不归路,被念头绑架的结果,是在不断造作中加固着自我的执念,压制念头的结果是堵塞情绪出口,积累负面能量,长久会爆发和崩溃。

怎么才对?看到自己的念头,并且不做任何抵抗,让心中的念头自然而充分的流动,心的澄明,不是没有念头,一念不生,而只是“不住”,这种念头的流动,王阳明用明镜照物进行了比喻:“圣人之心如明镜,只是一个明,则随感而应,无物不照,未有以往之形尚在,未照之形先具者。”圣人内心就像明镜,清清明明,任何事物来了都可以照见,等它们去了也不留下任何痕迹。

庄子也曾说过一样的话:“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因外境而起的念头也是如此,内心因过去留存的执念而生的念头也是一样,超凡脱俗者心如明镜。念头的流动则是平常人达到心如明镜状态的唯一途径。无数相互矛盾的念头,以及围绕着这些念头的种种努力,组成了我们的“小我”,也即心理学家们所说的“自我”,通常,当你说“我如何如何”时,你其实说的都是这个“小我”,我们很容易执着于“小我”中,这时“小我”就会成为一堵无形的墙,阻碍我们内心深处的“真我”,与外部世界建立直接的联系,每个人的“小我”都是不同的,有人喜欢追求快乐,将快乐视为最重要的事情;有人经常沉溺在痛苦中,视痛苦为必然;有人是助人为绝对原则;有人则将索取视为理所应当……

总之,我们都在“小我”之墻所围城的院落内,过着自以为是的生活,但不管这个院落内所奉行的法则,看起来是多么美好或伟大,它们都是我们与其他人、其它存在,乃至世间万物建立真实联系的障碍,很多人努力修炼自己的谋略或技巧,目的是为了解别人掌握别人,并利用别人,看起来这是非常有价值的,但当这样做时却忽略越了最重要的自己,如果自己心中充满种种妄念,那么无论我们掌握多少谋略或计较,在使用这些东西时都会事倍功半。

因为心妄动,人就妄动,事自然也妄动。所以将焦点集中在自己身上,监视自己是最有价值的事情,对一个人帮助最大的从来不是他所受的教育,也不是哪个大师或哪本书,而是对自己的反省和认识,并且当焦点集中在自己身上时,就会感觉双脚踏实地踩在大地上,心里会安宁很多,当焦点集中在别人身上,结果就只能是不断地猜测和焦虑。

男人会说,他的成就感来自于能否得到更多人的认可;女人会说,她的幸福在于找到一个什么样的男人;妈妈会说孩子好好学习她就快乐;孩子会说,如果父母给他包容与认可他才能轻松。

这些想法都藏着一个共同的含义,我的人生不是我负责,而是另外的人负责的,真相却是人只能自己对自己负责。“佛不渡人,唯人自渡”!除非我们将注意力放回到自己身上,否则我们的人生将永远处在虚妄和悲哀之中。

心的法门打通了,我们曾懂得的道理就会如墨水入水扩散至无穷无尽、包容万象,世间万物皆可看得通通透透,纯净无垢的洒脱心境该是怎样的呢,那是一种很慢又很快的状态,身心合一,更从容、更关注、更有力量,我们所有的思维,所有的行动训练有素却波澜不惊,中规中矩却无招胜有招。就如王阳明,这边云淡风轻的讲学育人,那边指挥千军万马剿匪、平定藩王叛乱。这些废脑的事情,就如幼年时他在饭桌上用果核排兵布阵一般,一通百通,所谓“此心不动,随机而动”大概也就是此种境界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此心不动,随机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