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ways congratulate,never celebrate.

祝贺/恭喜永远可以,但庆祝永远不行。

这是我今早查完六月考季分数发现全部pass之后脑海中蹦出的第一个想法。


随后我大喊了一声"Yes!"——起初以为自己不会有多大的情绪波动,但到底还是不用再花额外的时间和金钱去再考一次,还是很令人欣喜的一件事。

从数据来说,这件事其实还是有比较大的难度——绩效管理和审计的全球通过率在25%以下,税法在50%左右,按照概率基本的互斥事件原则,这三门同时通过的概率是1/32不到。

好像是一个可以出去胡吃海喝,体验快乐肥宅的大好契机。

但在跟老妈简单的通了电话,分享给一直给我提供资料的小伙伴之后,我就开始努力把注意力回归到日常的事项中来。

“因为我还没有赢够。”

“赢够了吗?”“一个戒指就够了吗?”是科比和雷阿伦在夺冠之后让我最喜欢也至今受用的回应。

阿伦在他的退役长文中写:“我夺冠的次日清晨,走进预约好的牙医诊所,他还一脸不可思议的问我为什么不去街上庆祝。我想到的却只是这不过是一个普通的清晨,一个没有硬性训练的清晨而已。但我还有事情要做,修完牙之后我还要接着去球馆训练。一个冠军戒指不意味着什么,这是我的职业生涯,而它,并没有终止。”

就自己而言,这也不过是A考的3/14,还有5/14的高阶课程要过,而过了A考,也不过是我真正追逐想要生活的开始...

更何况我所被给予的时间和付出的努力其实并不完全是相匹配的,所以6&8两门课自己不过是侥幸"pass",它完全不意味着我学好了学透了这两门课程,不意味着我因此就能够称得上是一个合格的ACCA人。

考试的分数不仅可以衡量pass与否,更应该拿来体现其作为一种学习手段的本质作用——检验。

不要跟我说哪门课水或不水,水课都考不到高分,那到底是自己水,还是课程水呢?


回过头来谈“永不庆祝”的哲学。

其实这也是“持续行动”思想的一种体现,自己最近在读熊T的《T is for transformation》,其中有提到一个观点是:

Life is a relay
人生是一场接力

You owe a debt to your past self for handing off and putting you in a position to succeed, and you also have a responsibility to your future self to finish as strong as you possibly can to give her momentum.
你对过往那个把自己带到现在这个成功位置的你,有一笔欠债;你同样还对未来的你负有责任,将这段旅程尽可能有力的完成,以给他以动力。
Don’t drop the baton. Deliver it!
所以拿好这接力棒,传下去!

当然肯定会有读者反驳我的极端,所以特此加以阐述,我所反对的庆祝,是那种party似的,放纵似的,丢掉本我的那种。

你可以花上功夫,自己做上一顿好吃的,叫上三两好友,享受在正餐时刻那额外一两个小时的惬意。

但是前提依然是我们已经完成了手头的绝大部分进度——那些该做当做的事情,不应当凌驾于这早已成定局的结果。
其实单就考试这件事而言,过程中自己究竟付出了多少,最后在内心就会相应的收获多少自我肯定和满足,而踏实走过的那些路途,才是最重要的。

而分数,不过是一个尽了人事的水到渠成的结果。

只要尽到了努力,那就不会有什么遗憾,即使失败了,只要是真的想要,就一定有卷土重来,甚至说是绝迹重生的可能,而且这概率,很大。

那不过会是上一段旅程的你,把接力棒传给下一段的你的过程。

可能这两段旅途都不是慢跑才能解决,都需要我们竭尽全力发足狂奔,都需要我们吃尽苦头甚至时不时想要放弃。

但是请记住这样一点:
Usually, the only thing between you and a new sprint is deciding to throw yourself forward again. What your brain decides, your body will go along with.
通常,在你和新的冲刺前的距离不过是决定是否要接着把自己往前推。但只要你的脑海中有念想,你的身体,就会随之跟上。

你远比自己认为的要强。
So plz don't pretend to be weak.

你可能感兴趣的:(Always congratulate,never celebr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