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解读“双减”政策,把握大发展方向,不必人人自危!

导语:最近很多文章称,双减政策是为了将校外机构赶尽杀绝,搞的人心惶惶的。小编,我并不这么认为,以下观点皆为个人想法。

双减政策的目的,在于让教育回归本真,形成以家庭教育为基础、学校教育为基石、社会教育为补充的一个良性循环和互动的大教育环境,更好的为国家培养高质人才。

自由发挥的教育需要被扶正

小树苗的成长是自由发挥的,就像这些年的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实现野蛮式增长,就2020年全年在线教育融资总金额超过539.3亿元,较2019年的146.8亿元同比增长267.37%,为近五年最高,且超过了过去四年的融资总金额。

这些数据说明了:

1、教育市场的确非常,且人民对于教育的需求多且高

2、资本市场在快速扩张,甚至开始主导校外教育培训机构


之前的文章提到过:大的教育观应该是以家庭教育为基础、学校教育为基石、社会教育为补充的。近年来急速扩大校外机构无疑打破了这种微妙的教育环境,在社会环境快速发展和被刻意营造焦虑的背景下,校外培训机构瞬间就登顶了,连学校也远远不及校外培训威望高,这是多么可怕的认知?!


这些认知,主要表现在:除去学校学习外,大部分孩子都有兴趣班、各式各样的培训班,甚至有的干脆放弃学校的教育,去专门的校外机构学习;孩子的成绩不好,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请家教;听到/看到同龄的孩子报了什么辅导班,就要为自己的孩子也要报上,这些都是学校教育无法提供的。

教育这棵小树被外力压弯了脊梁,“双减”政策正在为教育扶正,回归良性的大教育环境。

没有足够的约束力

造就现在教育局面的原因在于没有足够的约束力。相对于国外需要通过严格的政策法规准许后才能上市(这里指的是面向社会开放和投入使用),我国在这方面就显得略为简单,我的前老板曾说过一句话:“只要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的都可以去做”。以小见大,可见一斑。


我国相较而言,对公司和企业要有很多优待和扶持,比如共享单车的出现、电动车的出现等等,中国对于公司发展的很多东西是没有前提条件的(相应的规范),直接去做就行了。但在国外不一样,没有经过正规监管机构的允许和审批不允许创建、上市和投入使用

比如共享单车在国内投入生产和使用几乎没有遇到任何障碍,而在国外上市没多久,就被当地政策勒令暂停。不得不说,共享单车的上市、退市,绝对是一场轰轰烈烈的资本厮杀。


比如说近些年经常发生的电动车充电着火事件:国家本身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去规范化的制定行业的规则,从最早的电动车着火事件到如今出台的关于电动车充电的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在不断的完善。中国作为一个飞速发展的国家,很多东西都算在建设之中。

“双减”政策应该正确解读

“双减”政策不是为了让校外教育机构彻底消失,而是规范化严格管理。人不能一概而论,机构也是一样的道理,所以不必人人自危。近年来校外教育的培训市场的快速扩张,导致了学校教育慢慢在整体教育的占比中失衡,教育的失衡对整个教育来说无疑是可怕的,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双减”政策就是最好的手段。

芯片被“卡脖子”,科技发展遇到阻碍,近乎于纯模仿式的科学研究,已经满足不了现在我国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了保证我国有充足的优秀人才,教育是重中之重


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是国家发展的象征

我国古代历史上官吏筛选的途径主要从先秦的世袭制,到秦汉至魏晋南北朝的荐举制,再到隋唐至明清的科举制,一步步的在人才的筛选上进行重大改革,科举对国家、社会和人才的发展都有了明显的成绩。


现在的我国也正经历着这样的过程,经历过整改和磨合,然后朝着健康和良性循环发展。将校外培训机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让校外教育重归补充之位。

积极推动校外培训企业改革/转型

校外教育是社会教育大的构成部分,整体大的教育是由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

试想一下,如果将现有的校外教育机构全部取缔,社会教育必然遭受重创,短时间内恢复无望,等待新的社会教育重新发挥作用,尚无归期。


所以,校外机构要积极推动企业改革和转型,接受国家监管,严格守规范,严加管理

积极配合政策,探寻摸索转型之路,拒绝打擦边球!切勿心存侥幸,偷梁换柱!!!

【今日话题】:你怎么看待"双减"政策?

你可能感兴趣的:(正确解读“双减”政策,把握大发展方向,不必人人自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