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园丁与木匠》中的“教养”有感

《园丁与木匠》一书月初已购,从书的封面、名字获悉一些信息,心中猜想这本书应该是一本写给父母的育儿书——顶级心理学家教你高手父母的教养观,看了一小部分,却发现自己之前在认知上有些偏差,知晓这是一本儿童心理学研究成果综述,主要讲各种心理学实验的过程与结论,不细读琢磨就会觉得有些绕,看完了一部分,现将阶段感悟记录于下:

书中开篇提出问题,引出提及“教养”一词, “教养”在幼儿园里使用频率比较高,干的“教养”事情多,写的教养笔记也最多。或许是因为面对的对象特殊性,对于从事幼儿园工作的我来讲“教养”就应保教结合。

以下是书中关于“教养”内容的部分摘抄:

1、世界里,很多教养方式都侧重于让孩子学得更多更好更快。教养模式也是大部分教育的默认模式,即成人把孩子应该知道的东西教给他们,并由此塑造他们的想法和行为。如前所述,这个想法看起来好像理所当然,但并不符合科学道理和历史规律。P10

2、在教养模式中,父母就像一个木匠。你要注意你正在使用的材料种类,这可能会对你要做的事情有所影响。但基本上,你的工作是将这些材料塑造成最终产品,以符合你的最初计划。你可以通过查看完成的产品来评估你所做的工作有多好。P15

3、然而,这一关系绝不等同于“教养”。父母或其他抚养者的职责是为下一代提供安全的环境,让他们可以无所顾忌地提出前所未有的想法,做出意料之外的行动。这既是进化生物学所揭示的图景,也是我们儿童发展实验室经过实证研究得出的结论。P22

4、在此之上,教养理论声称,父母行为的每项差别都会定向影响孩子今后的性格。是和孩子分床睡还是一起睡?是让孩子尽情哭闹到睡着,还是抱着他们安抚?是让孩子写作业,还是让他们尽情玩耍?每一种做法都对应着孩子长大后不同的脾气秉性。但我们并没有在实证研究中发现稳定、可预测的长期关联能够证实这一理论。教养实在是徒劳。P23

作者从人类的进化史和儿童的发展心理学角度讲述了孩子为什么会这样?我们为什么要当父母?孩子为什么总会制造混乱?孩子是怎么学习的?青春期对孩子意味着什么?然后通过大量的实验数据,启迪我们思考做父母的本质,是为了什么?作者认为目前流行的养育、教育模式有问题,违背了儿童和青少年的天性,给出了一些改进的原则,但如何具体实施

父母教养方式是父母教养观念、教养行为及其对儿童的情感表现的一种组合方式。这种组合方式是相对稳定的,不随情境的改变而变化,它反映了亲子交往的实质。

在心理学中,把父母教养方式归纳为两个维度:接受—拒绝维度和控制—容许维度,根据这两个维度的不同组合,可以形成四种教养方式:权威型、专断型、溺爱型、忽视型。每种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影响各不相同。

作为父母,最重要的奖励不是孩子的成绩和奖杯,甚至也不是他们的毕业典礼和婚礼,而是与孩子一起生活所感受到的身心愉悦,以及孩子与你在一起的点滴快乐!

作为园丁,你只要提供一个丰富、稳定、安全的环境,孩子自然就会蓬勃发展!

好父母不一定会把孩子变成聪明、快乐或成功的成年人,但可以打造出强健、具有高适应性和韧性的新一代人,已更好地应对未来将要面临的不可避免、无可预测的变化!

对于这本书,我还有些困惑和不理解之处,抽时间再继续读之……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园丁与木匠》中的“教养”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