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鲁滨逊人物形象的塑造——读《鲁滨逊漂流记》


《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十八世纪四大小说家之一丹尼尔·笛福的代表作,直到今天,它仍然是世界人民雅俗共赏的名著。

作者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刻画了鲁滨逊这一人物,作品情节非常离奇。鲁滨逊出身于商人家庭,他非常向往航海,最后毅然舍弃父母,离家出海航行。在一次海上风暴中,他大难不死飘流到一座荒岛上,二十八年漫长而艰辛的岁月,他就在那里度过。

下面谈一谈笛福塑造鲁滨逊这一小说人物形象的几点看法:

生活于十七世纪至十八世纪的笛福一生处于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进行时,处于英国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后正在巩固期。笛福出身于一个商人家庭,属于中下层资产阶级。他在政治上反对封建统治,他信仰宗教并担任公职,同时经商。在此期间,他参与政治,撰写文章,同情新教徒。于是,他被捕入狱,经营的贸易也遭到了破产。出狱后,他接近政府并为新闻报刊出力,主编一七零四年至一七一八年的《评论报》,后因言论关系又三次入狱。再次出狱后,他厌恶了政治,专心写作,一七一九年,他五十九岁时,完成了《鲁滨逊漂流记》的创作。我的第一点看法是:笛福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他信奉上帝,可是他却遭遇到了不公正迫害。他满怀热情和信心,可是一个个失败接踵而来,最后,他只有远离政治,埋头于文学创作。所以,《鲁滨逊漂流记》这部伟大的现实主义小说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问世的。

第二个看法是:笛福通过塑造鲁滨逊这一人物形象是要寄托着什么?或是要通过鲁滨逊这一人物形象的语言、行动和心理表现等等需要表达着什么? 不难看出,《鲁宾逊漂流记》虽然采用第一人称写法,但是它不具有自传色彩。在这部长篇小说中,笛福要远离政治,孤身一人,躲避到荒岛(也可以是任何无人的地方),克服困难,通过拼搏创造,去建立自己理想的王国。但是,笛福作品中的人物绝不是超阶级的人物,言行举止上无不罩上殖民主义者的外衣,在他的眼光中,白种人就是世界的主人,那些没有开化的民族人种,只能是白种人的奴隶。这一点在小说中鲁滨逊救下星期五时的例子就可以明显看出。鲁滨逊完全以主人自居,把星期五当作私人财产,充分表现了笛福殖民主义合法化的思想,他要建立的是殖民主义的王国。笛福笔下的鲁滨逊人物不是抽象的人性,概念的人性,他要表现的是一种新的人物,同时赋予他一切特征——具有人的强项和人性的弱点。笛福出身于中产阶级的平民,他渴望致富,他只有把他这种渴望寄托于荒岛上的鲁宾逊,通过他的奋斗,以创造私人财富,才能爬到上层地位。所以,笛福塑造的人物形象,一定是敢于冒险,勇于开拓的新的典型形象。在这个基础上,有了这样的一种人,才能建立自己的理想之国。还有一个问题要提出来。笛福塑造鲁滨逊小说人物形象也是矛盾的。表现在,他既然远离政治,孤身一人,躲避到荒岛,克服困难,通过拼搏创作,去建立自己理想的王国,又渴望回到人间社会(这也是他屈服于现实,人性的弱点。),通过自己的奋斗,维持他的中等地位,打下资本的基础等待爬到上层地位。这一矛盾是由资产阶级上升阶段的背景、他的思想和阶级地位等原因所造成的。

第三点看法是:笛福是怎样塑造鲁滨逊这一小说人物形象呢?一是人物的活动环境。俗话说“知世论人”,环境影响人,人也影响着环境,这是人与环境的辩证关系。鲁滨逊出身于商人家庭,他非常向往航海,最后毅然舍弃父母,离家出海航行。在一次航海中她遇到风暴,漂流到荒岛,为求生存,他战胜了很多艰难困苦,度过了二十八个春秋,最后回到了人间社会。用直线法表示人与环境的关系就是:离家航海+遭遇风暴+荒岛生活+返回人间。二是作者塑造鲁滨逊的人物性格是通过语言、行动和心理活动来表现的。同一个人在处理同一件事情,不同性格的人会有不同的表现。比如,鲁滨逊看到大船被收复时,从开始一句话也说不上来,几乎瘫倒在地,到坐到地上,半天才说出话,再到失声痛哭,又半天说不出话。这段描写非常传神,把鲁滨逊重返人间的渴望,把他独居荒岛二十八年的遭遇,把他无时无刻祈祷着基督来拯救,这一切的一,都在这时实现了,他能不激动吗?他激动的表现能和一般人一样吗?三是作者塑造鲁滨逊人物性格是通过人物间的矛盾冲突来刻画的。这一点在他与星期五之间主人与仆人的关系中就能看得出来。他没有把“人权”“自由”适用于未开化的民族人种上,而是以白种人主人的身份凌驾于他们之上,认为鲁滨逊就是白种人的英雄化身。在资产阶级上升时期,这种优越性表现的尤为突出。

笛福塑造的鲁滨逊这一小说人物形象,最突出的是赞美劳动,颂扬人对自然的斗争,这一积极意义至今还传颂在世界人民中间。

你可能感兴趣的:(谈谈鲁滨逊人物形象的塑造——读《鲁滨逊漂流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