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军来信》如何理解自我与世界的关系?

萨古鲁的演讲是从一个笑话开始的:在英国有两头牛,其中一头问另一头,对最近出现的疯牛病有什么看法。第二头牛就说了,这和我有什么关系?第一头牛很纳闷,就讲,怎么和你没关系呢,万一传染给我们怎么办?第二头牛就说了,我是一架直升飞机,怎么会得疯牛病。

萨古鲁于是讲,其实很多人和这头牛一样,并没有搞清楚自己是谁。当然,这可能是一个人一生都会面对的问题。萨古鲁说,他其实也是很晚才理解清楚这个问题。下面萨古鲁就分享了他对“自我”这件事的理解。

萨古鲁从小对世界很好奇,会盯着一朵花、一只蚂蚁一看就是几小时,但同时他又觉得自己对于世界似乎一无所知。再看别人呢,似乎什么都懂,而且有自己的信仰,遇事都有主张。萨古鲁就想自己是不是应该信个宗教,于是他跑到神庙门口。他看着人们进进出出,听着很多人出来的时候抱怨这个,抱怨那个。但是,当他到饭馆门口时,见到出来的人都兴高采烈,没有人抱怨。似乎印度薄饼比神更能让人高兴。

在萨古鲁出生的地方,印度的迈索尔地区有一个习俗,当地有一座查蒙迪山(Chamundi Hill),是以女神查蒙迪的名字命名的,山顶有一座神庙。当地人遇到喜悦的事,或者悲伤的事,都会去查蒙迪山朝拜。

在萨古鲁青年时,他思考“什么是我”这个问题,也跑到查蒙迪山去冥想。在冥想的过程中,他有了一种特殊的体验,感受到周围的环境似乎和自己成为了一个整体。这启发了他对于自我的认知。

他描述自己当时的感受,说感到自己引以为傲的理智和知识在融入到环境中之后,就被稀释得无影无踪了。他也开始思考,那些被我们不假思索地认为就是“自我”的东西,是不是真的属于“自我”?比如,肉体是否就是自我呢?从某个角度来说,肉身不过人是吃了外界的食物之后,进行了物质的转化,把自然界的原子堆积在自己身体里了。如果这样理解,肉体的边界就未必是“自我”的边界。“自我”这个概念还需要用一些更有意义的方式来定义。

自我观念如何走向包容?

萨古鲁从那时开始逐渐形成了一个想法,就是自我的边界其实是我们每一个人自己所认可的认知边界。或者说,随着我们心里把什么认可为自我,自我概念的范围就可能发生改变。我举一个例子,你就容易理解了。

比如说你在感情上认可你的配偶是你的一部分,那么你就把他(她)划入到“我”这个边界中了,你和他/她在花钱时可能不分彼此。如果你在生活中和他严格区分我的钱、你的钱,说明他并不是你的一部分,只是你的社会关系中的一种而已,虽然这种关系比较近,但毕竟不是你自己。萨古鲁把这种扩展自我的认知、把外界纳入到自我认知边界之内的想法称为包容,或者兼容。这当然只是萨古鲁的一种观念,但它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启发。

比如,萨古鲁认为,包容其实是解决世界上各种难题的一种有效方式。比如当我们认为自然环境是我的一部分时,我们就会珍爱环境。之前在我们专栏的问答栏目中,有读者提出一个问题,说为什么小区里养狗的那些人会放任宠物狗随地大小便,破坏自家小区的环境呢?

如果用萨古鲁的理论,这个问题就很容易解释了,因为那些人觉得环境和自己没有关系,自然也就不会爱惜环境。很多人的自私,可能就是把自我的边界设定太狭隘,感知不到周围的很多美好的事物,比如阳光、空气、水和鲜花,其实都是自己的一部分。

对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萨古鲁讲,很多人为什么会争夺利益,因为他们认为其他人和自己是不相容的,和自己也没有关系。如果人能够做到包容,把其他人也包容进“我”这个概念里面,就不需要刻意地去“无私”,而是很自然地就会去爱他人,因为这就和爱自己是一样的。

还有一些时候,人缺乏对他人的认可,即使他们感知到了对方,也不会把他们纳入到我的范畴中。比如某个丈夫或者妻子,他认可了配偶是自己的一部分,但也许并不认可对方的父母。于是就会用我这个概念的边界,把自己和配偶包容进来,但把对方的家庭排除出去。有时,家庭中的矛盾就与此有关。我们之前讲过,人首先是自己,但萨古鲁的思想就启发我们,我们对于自我边界的定义,是有可能改变和拓展的。

萨古鲁所讲的自我和包容的概念,我的理解就是格局。格局有多大,自我就有多大。

从哪里寻找“自我”的答案?

当然,要让人接受这种认知并不容易。因为很多人都会认为,自己之所以成长为自己,都是由环境塑造出来的,自己决定不了什么。这当然是一种误解。人的成长会受到环境的影响,但内在的认知也很重要。

萨古鲁讲人的成长其实是一种内在的体验,这也得到了科研成果的支持。如果我们承认这一点,就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我们最终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这个种子在我们内心。在每一个人的内心,其实都有一个愿望,就是过一个好的生活。达成这个目标,与其向外找答案,不如向内(心)寻求答案。

萨古鲁讲,每一个人内在的能力其实是很强大的,能够解决自己的各种问题,这是我们本来就有的禀赋,就像是身体能够消化食物一样。这让我想到瑜伽当中,有些瑜伽大师能做出各种高难度的动作,他们会讲这些动作其实每一个人都能做到,只是你需要发挥出自己的潜能。萨古鲁作为瑜伽大师,也很强调人的潜能,这似乎是练习瑜伽的高手共有的一种信念。

既然我们强调个人的力量,强调向内寻找答案,很多外界条件其实就不需要那么在意。出身、学历、偶然的机会,其实都不能决定什么。你真正能把握的是自己内在的能力和潜力。

而我们挖掘自己的能力和自己潜力的过程,同时也在扩展自己对世界的感知,扩展“自我”的那个边界。佛教讲慈悲和大爱,如果一个人把外界的人与事包容进自我的概念里,周围的人成为了自我的一部分,那么你很自然地会拥有慈悲心,懂得关爱他人。

小结

我非常钦佩萨古鲁的地方是,他不仅是在演讲中谈到这样的理念,倡导和平和环保,更重要的是他做到了身体力行,做具体的事情去践行这些理念。比如他的基金会在印度致力于恢复植被,整治断流的河流,目前已经种了100万棵树。

2017年,印度政府授予他莲花赐勋章,这是印度的第二级公民荣誉奖,表彰萨古鲁为社会做出的贡献。萨古鲁基金会的目标是在全印度种植24亿棵树,将印度泰米尔纳德邦的绿化率增加10%,同时让已经枯竭的大河高韦里河恢复40%的流量。这种做法实际上和萨古鲁倡导的人生哲学是一致的,就是把世界看成是自己的一部分。

总结一下萨古鲁的思想,他为我们如何与世界相处这个问题提供了一种特别的视角,就是向内寻求答案,拓宽自我的边界,把外部世界包容于自我的概念之中,以这样的方式来与世界相处。这种思想体现出印度文化的典型影响,我们后面会展开讲一下印度文化的特点。如果你对印度文化有什么思考,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见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吴军来信》如何理解自我与世界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