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医学 解读人生---《薄世宁医学通识讲义》读后感

第一次接触《薄世宁医学通识讲义》是在2020年的夏天,在一个微信荐书分享公众号,主播是一个年轻小伙,声音很好听,思路清晰、叙事流畅、娓娓道来,一下子吸引了我,第一次像追剧一样一口气听完了全部音频。

两年后的夏天,儿子高考被医学院录取,即将继承祖父、母亲的衣钵,踏上漫漫的学医之路,临上学前我突然想到了《薄世宁医学通识讲义》,马上网购,并对儿子说:抓紧在入学前先看一遍这本书,这将是引导你迈向医学殿堂的入门书!儿子难得地欣然接受。

时间来到秋天,儿子有没有看完这本书不得而知,但却给了我一次认认真真、原原本本读完此书的一个机会,也算是弥补了此前“听音不看字”的些许遗憾,毕竟听分享和看原著还是有区别的,就象是吃水果和喝果汁。

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

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出生于1974年的作者薄世宁医生。

他理论造诣深厚,是一位医学专家:北京大学临床医学博士,美国布朗大学公派访问学者,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突发事件现场医疗法治指导专家,中国健康管理协会健康科普专业委员会发起人及秘书长。

他实践经验丰富,是一位ICU工作者: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重症医学科工作20余年,每天坚守在最繁忙、工作风险最大、离死亡最近的临床一线。

他坚持扎根一线,是一位劳动模范:2003年获“北京大学抗‘非典’英雄”称号,2013年四川雅安地震伤员救治国家卫计委首批医疗组成员;2015年广西柳州连环爆炸伤员救治国家卫计委专家组成员;2016年江苏盐城龙卷风伤员救治国家卫计委专家组组长。

他传道人文关怀,是一位医学科谱者:工作之余历时数年潜心创作《薄世宁医学通识讲义》等著作,近年来还与时俱进、敢于创新,通过网上短视频形式积极传播医学知识。

再来看看这本书到底写了什么。

全书7章48节140余个知识点共16.8万字,洋洋洒洒,深入浅出,层层推进,案例生动。个人总体感觉这是一本很有趣的科普书、一本了解医学的启蒙书、一本值得推荐的必读书!

下面是笔者通过简单的表图形式来形象地梳理一下该书着重阐述的”医学“和”生命“两条一明一暗核心主题,与”疾病“、”医疗“、”病人“、”医生“等关键词之间以及前述四者之间的内在关联。

疾病

生命

医疗

生命

医学

生命

病人

生命

医生

再来看看以下三位专家、学者、作家,代表性地对本书的精彩点评:

从斌(中国工程院院士,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

该书从健康、疾病的基本原理出发,引用了大量科学数据和文献,融入了大量的前沿知识,阐明了深奥的科学道理。通过医生的视角,讲述健康、疾病、医疗活动的本质。(摘自本书推荐序一)

乔杰(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

这本医学通识从医学的基本共识、疾病原理、医生的决策思维、患者的思考几个层面展开阐述。在系统介绍医学体系的同时,渗透着医学的智慧。(摘自本书推荐序一)

冯唐(医学博士,作家,投资人):

薄世宁医生的书,直击医学本质,剖析医生角色,就像疱丁解牛,既淋漓尽致,又通透明晰。无论是否有医学基础,这本书都将帮助您重新认识医生,读懂医学。

为什么要推荐这本书呢?

书到用时方恨晚。

毫无疑问,每个人一生中都将阅读大量的书籍,但能让你切身感受到可用的书又何其之少、何其之晚。我想,这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是“偏读”,就是所读的书涉及面不广不平衡,大多数囿于自身专业、工作、喜好方面的,而忽略了博览群书,从而导致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就象饮食一样,得讲究荤素搭配;二是“浅读”,就是读书浅尝辄止、不求甚解,读了几乎等于没有读,所谓“无效阅读”,而有些书须反复读,有些书则要静下心来读;三是“快读”,这里的“快”并不仅指狭义上的时间,也指形式、内容上的“短、平、快”,所谓的“快餐阅读”,比如当下流行的电子(网络)阅读,最常用的载体就是手机,个人以为手机阅读貌似一种信息量庞大的全天候阅读方式,但很显然无法替代也不可能替代传统的纸质阅读,而只能是一种辅助阅读方式。

我想,薄世宁医生能写出这样的书,在阅读上肯定是做到了大量的功夫,而长期阅读和实践所积淀的知识和经验,便成为了其创作时手到摛来的“手术刀”,从而用医生特有的方式把医学这具神秘的标本做了一番全方位、无盲区的解剖。

读罢《薄世宁医学通识讲义》后,最让我后悔、遗憾的是,20年前父亲因癌症晚期手术而加速死亡的惨痛经历,如果我和我的家人、亲朋好友能多一点医学知识,如果我能早一点看到类似《薄世宁医学通识讲义》这样的书,如果父亲不接受手术,如果我们能有多一点陪伴父亲的时间(哪怕是一天),我想父亲肯定会在尽可能长的生命尽头走得更加平静和坦然。

人生无处不风险。

人最大的风险是什么?我想,就是对自我生命的不负责。结合三年疫情防控的洗礼,再联系《薄世宁医学通识讲义》这本书,就是对个体健康的漠视,也是对自己和家人的一种守护失职,这也恰恰印证了当下广泛倡导的“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每个人都知道身体是革命之本,但又有哪个人没有放纵或挥霍过自己的健康呢?这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风险。那么如何尽可能地去降低各种风险发生的概率,或降低风险所带来的损失,以及如何在风险来临之时能够正确、坦然面对,应该是薄医生创作的终极愿望。

人的一生,虽然风险无处不在,但也自始至终有医院(治病救人)、学校(传道授业)、公检法机关(扬善惩恶)、保险公司(风险补偿)等“免疫”机构或从业者,发挥着不同的功能和作用,时时刻刻在各自专业、领域上警示、守护者着我们,然而受每个人所处的环境以及接受教育程度等因素的影响,我们往往会在不同程度上地主动或被动地选择忽视或漠视,从而造就人们参差不齐的风险观、责任观和生死观。

推荐这本书,除了本人以上两点最深刻、重要的感悟和收获外,还有一个原因我是一名保险从业者,保险和医学有着共性和关联的地方,我想我有义务和责任,以非医学从业者的角度向更多的身边人,去传播薄世宁医生通过书籍所要表达的在医学以及超越医学领域之外的知识、经验、理念和愿景,让我们一起了解医学、珍惜生命,从而真正成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解剖医学 解读人生---《薄世宁医学通识讲义》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