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阅读记录

蓝亿

第一章:由内而外全面造就自己。

没有正确的生活,就没有真正卓越的人生。

                    ——戴维·斯塔·乔丹

思维方式,就是我们看世界时所戴的“透镜”,因为这透镜往往左右着我们对世界的看法。

思维方式是行为与态度的源头,脱离了这个源头的言行就是表里不一,言不由衷。

要改变现状,首先要改变自己;要改变自己,先要改变我们对问题的看法。

1.对孩子的教育问题:

我们都希望孩子快速成长,有规律,有自觉性,学习成绩拔尖,性格开朗,能歌善舞……

这一切的“希望”都只有两个原因,一是真心希望他人生的每一段经历都是优秀的。二是和别人谈论起孩子时自己觉得有面子。

因为偏重许多其他因素,反而忽略了孩子的幸福与快乐。

改变孩子要先改变自己。从客观的角度去发现和了解他的特质、个性与价值。然后,改变了自己的动机,不再用孩子的表现来判断自己的价值。

不再拿孩子与旁人比较,相信他有能力应付人生的种种挑战。多聆听他们的心声,给予切合实际的鼓励和回应。

无论是对孩子,还是对社会现实中的工作生活和人际关系来说,品德有缺陷,言不由衷、虚情假意,就会失去信任感,无法获得长远的成功。

2.收获法则:  春天忘了播种,夏天忙着享乐,秋天能收获什么呢?耕种是一个自然体系,必须付出代价,一步一步完成。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没有捷径可循。

人的行为和人际关系也同理于收获法则。行为及品德,犹如播种,与诚信成正比。品德正,诚信坚。人际关系的维护就是耕种,种子品质优良,再辛勤耕耘,才会有最好的收获。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也能够对自己的思维方式负责。但要学会懂得审视它,不能盲目的认为自己去思维就是绝对的正确。在现实中检验自己的思维的同时,乐于聆听和接受别人的看法,从而获得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客观的看法。

这就是思维转换,从另一个角度去看问题。

家庭生活也是如此。如果只想让生活发生相对较小的变化,那么专注于自己的态度和行为即可,但是实质性的生活变化还是要靠思维的转换。

只有寻找到问题的根源,才能真正解决问题。否则,再多的付出都是徒劳。

思维方式和性格息息相关。我们对待事物的方式都取决于我们的性格。改变思维如果不把性格和视角上的改变结合起来,是难有成效的。

茫茫人海中,原则如灯塔,是不容动摇的自然法则。是所有人都认同的原则。

“公平”的原则,平等与正义的理念便由此而来。“诚信”与“正直”的原则是人类相互信任的基础。“服务”的原则,即贡献自我,以及“讲求品质”或“追求卓越”的原则。

“潜能”原则是指人类可以不断成长、进步,释放潜能和施展才华。“成长”原则,是潜能得以释放,才华得以施展的过程。这一过程又需要“耐心”、“教育”与“鼓励”等原则的配合。

原则之所以被人类认同,是因为它不能轻易被打破。所以挑战原则底线的人,都会碰到头破血流。

一个人的思维方式越符合这些原则或者自然法则,就越能正确而高效地生活。

当今社会看似更注重个人魅力。在大多数人心里都渴望自己有独特的个人魅力。能够跨过事物成长的自然过程,迅速而轻松地实现个人效能和人际关系成果丰硕的圆满人生。

个人魅力论给人一种错觉和幻象,妄图一步登天。不得不承认,世上真有这样的个例。但都可能像暴发富一样,只是昙花一现。

真正的成功绝不会是偶然。很多人成功的形象呈现时,他已经厚积薄发了很多年。循序渐进的累积扎实的基础,和长期的坚持努力仍然是长久成功的不二秘诀。

思维的转换与人际关系密切相关。不论是与配偶、子女、朋友或同事相处,一定要学会聆听,这需要情感力量的支撑。聆听需要耐心、坦诚和理解对方的愿望,属于品德的高级范畴。

与孩子相处时,在关系和气氛紧张的时候,教导会被视为一种评判与否定;关系融洽的时候,在私下里对孩子循循善诱效果会加倍。

不要站在上帝的角度去批判他人。聆听后站在他人的角度去理解。承认自己的无知和缺陷,保持对知识的谦卑和求索,才能有所进益。

玩弄权术,投机取巧都是自欺欺人。谎言终会被拆穿,信任的建立需要很多年,信任的失去只需几分钟。如果你希望获得信任,那么先做个值得信任的人。

以原则为中心,以品德为基础,要求“由内而外”地实现个人效能和人际效能。

“由内而外”的意思是从自身做起,甚至更彻底一些,从自己的内心做起,包括自己的思维方式、品德操守和心理动机。

经验:遇到事情,确实只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思考。然后事情解决的一团糟。

行动:和家人的相处,和孩子的相处,慢慢习惯改变思维。用他人的视觉去看世界。

你可能感兴趣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阅读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