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宿舍夜谈。
淇淇说,我发现,我妈总怕我自杀,一有“某某某自杀“的新闻,她就立马给我转过来,叨叨叨一大堆,什么你看看这个孩子,太不负责任了,一点儿也不考虑家里人的感受,就一根独苗,他走了,父母可咋办呀?
如果我没回应,就会要求和我视频语音:淇淇,你可不能这样,爸爸妈妈就你这么一个掌上明珠,后半生还指着你活呢......
她教育我的话,我都倒背如流了。
”是啊是啊,我妈也是这样,生怕我寻死。每次都告诉我,别有压力,咋都能生存,实在不行,爸妈养你一辈子。”
细细想来,好像我妈也做过同样的事,高中的时候,看我学习那么累,为了缓解我的压力,总是想着法子逗我开心,我哪有心情陪笑啊,于是,大多数时候都是没好气地对她,我妈一直怀疑我:是不是压力太大,自闭了?抑郁了?
经常和我说,谁谁谁家 的孩子没考上大学,照样有份好工作;谁谁谁家的孩子上了大学,不好好学习,最后被退学。
唉,我们这一代独生子女不敢死、不敢穷、不敢远行......
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2016年全国计划生育生殖健康调查数据作为基础数据对独生子女死亡家庭规模进行推算,从2007年幵始,死亡独生子女家庭呈现出快速上升的趋势,预计死亡独生子女父母数量将在2038年达到峰值,全国将达到220万人。
穆光宗先生曾说,独生子女家庭本质上是风险家庭,随着家庭生命周期的演变,独生子女家庭面临的各种风险会逐渐显现。
当风险降临时,与多子女家庭相比,独生子家庭更加脆弱。
01不敢死,父母只有我
在一些人眼里,独生子女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幸运儿。父母、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只有这一个宝贝,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但这种独享的爱既是一份财富,更是一种风险。
年轻的独生子家庭是一种“正三角”关系,父亲、母亲、独生子女各站一头,维系着家庭的平衡。随着父母年龄的增长,独生子女进入中年,父母进入老年后,正三角结构变成了“倒三角”,独生子女成为家庭的顶梁柱,开始承担起赡养父母的责任,这是家庭生命周期的正常状态。
但是,独生子女家庭面临着严重的结构缺损风险,一旦独生子女死亡,整个家庭结构就会瞬间崩塌。就像杨晓升所说的,虽然从力学原理上讲,三线三点所构成的几何结构由于三点的互相支撑是一种最为稳定的结构,但在现实生活中,这也是最脆弱最不牢固的结构,因为一旦失去其中一点,这个结构的稳定性就不复存在。
人口学界有关研究数据显示,我国每1000个出生婴儿大约有5.4%的人在25岁之前死亡,12.1%的人在55岁之前死亡,也就是说,17.5%的家庭会经历孩子夭折的风险。
丧独,这是每个家庭都难以承受的痛苦。一个32岁的朋友说,前一阵我母亲住院了,虽然我和我哥哥每天轮班倒在医院陪床,但还是感觉每天很累。我一想到我的将来就很担心,我只有一个儿子,将来我生病了,他一个人怎么照顾我,再悲观一点,如果我的孩子不在了,将来谁管我?
独生子女不敢死,在“失独父亲寻找手机”的微博下,一个网友评论了这样一段话:
越长大,越害怕未知。失去父母的孩子可以长大,但失去孩子的父母却很难过好,一个点缺失了,整个家就散了。
02不敢穷,独子养老很无奈
这张照片是第26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入选作品——《独生子》。
一间医院的病房里,两张狭窄的病床,左边是爸,右边是妈,儿子坐在中间,两手紧握病床,一家三口相互凝视,没有语言的交流,看起来是那样的无助和无奈。
我国适龄青年的平均初婚年龄是22.00岁,平均初育年龄是23.42岁,而我国是从1980年起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的计划生育政策,因此,当第一代独生子女进入适婚年龄时,他们的父母年龄大概在45岁左右。
按照联合国的统一认定标准,发达国家65岁以上,发展中国家60岁以上的人称为老年人,以60岁作为老年人口的起点年龄,可以预计在2020年左右“四二一”结构家庭的养老矛盾将大规模爆发。
有句口号是:三十年前:计划生育好,政府来养老。二十年前:计划生育好,政府帮养老。十年前:养老不能靠政府,要求加社保。独生子女时代,很多家庭不得不面对“倒金字塔形”养老困境,年轻的小夫妻,不仅要赡养双方的父母,还有1-2个孩子的抚养任务。
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我国的老年养老比已经高达15%,少儿抚养比高达22.9%,总抚养比高达37.9%,且近五年来,总抚养比在逐年上升。
我国老年人晚年生活的经济收入来源主要集中在三大支柱——子女或亲属供养、老年人自己的劳动收入和离退休金。但是老年人的劳动收入有限,部分老人的离退休金很少,甚至没有,而我国现有的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也不完善,老人一旦生病,还是得依赖子女。
有一期节目,吴某夫妇是双独家庭,三个老人都有收入,但是都不高。吴某夫妇也都是在私企做临时工,两人的月收入一共4000多,能满足一般的生活所需。但吴某的岳父身体状况不好,平均一年住两次医院,每年都往医院花不少钱。
岳父虽然有医保但仍不够,需要吴某和妻子为其支付医药费,吴某常常在完成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寻找兼职的机会,多赚一些钱,以备父亲看病所需。
独生子女难,两个独生子女组成的家庭更难,在多子女家庭,如果老人生病,兄弟姐妹们还可以共同分担医药费,但是独生子女只能独自去承受,他们必须要更加努力地赚钱。
03不敢远行,陪伴竟变得如此奢侈
人一老,就喜欢热闹,喜欢和家人在一起。与多子女家庭相比,独生子女家庭中父母对子女的精神依赖更加强烈,子女几乎是父母的唯一精神寄托,但是独生子女父母却要面临更加漫长并将伴随他们直至生命终结的空巢期。
《婚姻家庭》杂志社针对相关问题做过的一次调查显示, 90%的独生子女父母认为“只生一个孩子对父母未来的生活和养老不利”,独生子女家长非常担心唯一的孩子因工作或其他原因离家远去后,无人照料自己的老年生活。
“孩子上大学那会,我们就是两个人在家,但是那会还有心劲,想着孩子毕业了就回来了。毕业回来了,就担心孩子什么时候结婚,结婚了,没什么可担心的了。可是孩子嫁出去了,又剩我们老两口了。”
没有子女陪在身边的空巢父母,不仅精神得不到慰藉,生活也十分不便。
“前年下大雪的时候,我们都不敢出去买菜,像我跟他两个人还强一点,把这个鞋子上面系一个布条子,跑着出去买个菜,还有些年纪要大一点的老人,就平常好天气,他也是拄个拐杖,你说像这样的天,他就没办法生活,儿女不在身边,怎么办?”
都说,儿行千里母担忧,可是在外的子女们也时时刻刻牵挂着家里,掂念着父母,很多在外工作的独生子们表示:父母年纪大了以后,每次看到父母非正常时段的来电心里就特别忐忑,尤其是在深更半夜,接到父母的电话时心都提到嗓子眼了。
大多数人都是,小时候拼命地挣脱父母的庇护,长大后却发现陪伴父母是一件多么奢侈的事情。
这一代独生子女是幸运的,从小生活在家人的保护摇篮里,是在父辈和祖辈的蜜罐子里泡大的,但也是不幸的,被时间逼着长大,翅膀还没完全变硬就必须得接过家庭顶梁柱的“接力棒”,一地鸡毛的生活和无法预料的变故没有给他们留足够的时间做好准备,就不声不响地来了……
他们比谁都努力,因为比起失去父母,他们更害怕父母失去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