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刺的朋友》教学设计

一、导入

      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神秘的朋友,一起来说一下这位神秘的朋友是谁呢?(刺猬)她有什么特点?(浑身长着刺。)刺猬是一种非常可爱的小动物,人们都喜欢它,甚至有人称它为----带刺的朋友。(板书:带刺的朋友)

出示刺猬的资料。

1, 了解红枣,感悟红枣的诱人。

1、(1)出示课件:秋天,枣树上挂满了红枣。风儿一吹,轻轻摆动,如同无数颗飘香的玛瑙晃来晃去,看着就让人眼馋。

(2)指名朗读。

引导学生认真朗读,交流句子表达的效果。(用比喻句使得句子更加形象生动。)

(3)指导朗读:这是一种怎样诱人的枣啊,连人都眼馋,更何况是刺猬呢!谁能把这种馋人的感觉读出来呢?(多种形式朗读,齐读,男女对读。)

(4)谈话过度:正是这些枣儿很诱人,才引来了一个小家伙,那就是------刺猬。

过度:这只刺猬是来干什么的?(偷枣)那么小刺猬究竟是怎么偷枣的呢?为什么说刺猬偷枣的本是很高明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至9自然段,按照顺序找出刺猬偷枣的句子,读一读,并圈出来它偷枣的动作。

(2)学生自由阅读,小组之间互相交流。

(3)小组派代表交流句子,并且逐句圈出来刺猬偷枣的动作。

出示课件:

忽然看见一个圆乎乎的东西,正在缓慢地往树上爬......

那个东西一定没有发现我在监视它,仍然诡秘地爬向老树杈,又爬向伸出来的枝条......

4、 学习2--5自然段。

课件出示的这两句话中,哪个字写出了刺猬偷枣的动作?(爬)刺猬是怎么爬的?(诡秘)说明了什么?(刺猬偷枣小心谨慎)板书:爬树。

谈话过度:刺猬爬上树是为了干什么呢?找到相应的句子,互相交流。

出示课件:

挂满红枣的枝杈慢慢弯下来。 后来,那个东西停住了脚,兴许是在用力摇晃吧,树枝哗哗作响,红枣劈里啪啦地落了一地。

爬上了树,刺猬开始摇红枣树了,从这两句话中我们知道刺猬偷枣的第二步是什么?(板书:摇树)

红枣掉到地上了,刺猬还待在树上呢,它可怎么办呢?上树容易下树可难啊!

学生交流自由发言。

出示课件:我还没有弄清楚怎么回事,树上那个家伙就噗地一声掉了下来。听得出,摔得还挺重呢!

过度:刺猬从树上掉下来是为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课件出示第十自然段。

理解词语“归拢”(把散落的东西堆到一起。)

板书:逐个归枣,扎枣,驮枣。

过度:对于散落一地红枣,小刺猬可不是束手无策,而是匆匆地——(爬来爬去,把散落的红枣逐个归拢到一起,然后就地打了一个滚儿,归拢的那堆枣,全都扎在它的背上了。它驮着满背的红枣,向着墙角的水沟眼儿,急火火地去了......)

这个小家伙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

小刺猬偷枣这一连串机灵、聪明的举动被躲在一旁的小作者看得一清二楚,难怪他会由衷地发出感慨----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是可真高啊!

过度:如果你看见了这样机灵聪明的小刺猬,你会怎样夸夸这只聪明机灵的小刺猬呢?学生自由发言。

作者抓住刺猬的动作描写,把它偷枣的过程写的活灵活现,作者都用了哪些表示动作的词语?(爬、摇、归、打滚、扎、驮、跑)

把词语连起来读一读。

同学们能否试着用这些词语概括一下刺猬偷枣的过程呢?什么是“概括”?(教师提示可以用上表示顺序的词语)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然后指名回答,教师评议。

过度:这么聪明的一只刺猬,趁我不注意,从树上噗地掉下来,我要抓住机会看看它的家在哪里。但是,又一次被刺猬给甩掉了。

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善待动物。

1、 学了课文,说一说这是一只怎样的刺猬。(聪明的小刺猬)课文为什么要以“带刺的朋友”为题目?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体会。

出示课件:

后来,那个东西停住了脚,兴许是在用力摇晃吧,树枝在哗哗作响,红枣劈里啪啦地落了一地。

我还没有弄清楚是怎么回事,树上那个家伙就噗地一声掉了下来。听得出,摔得还挺重呢!

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是可真高啊!

读读这几个句子,特别是“那个东西”“那个家伙”“聪明的东西”,你体会到作者的情感在发生怎样的变化?

作者对小刺猬是越来越喜欢了。

教师小结:同学们,作者已经把刺猬当作了家庭的一员,这种情感只有那些与小动物们亲密接触的人才能有深刻的体会。同学们,让我们走进大自然,走进小动物,去做动物们的最亲密的朋友吧!

4、 练习复述。

以“小刺猬偷枣的本领可真高明”为中心句,结合课文中刺猬偷枣的动作描写来讲一讲刺猬是怎样偷枣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带刺的朋友》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