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心中都曾有个“梁庄”——读梁庄系列

      梁鸿,人大教师,先后出版了梁庄系列三部:2010年《中国在梁庄》、2013年《出梁庄记》、2021年《梁庄十年》。她说,村庄,在某种意义上,是一个民族的子宫,它的温暖,它的营养的多少,它的整体机能的健康,决定着一个孩子将来身体的健康度、情感的丰富度与智慧的高度。梁庄系列,也许今后会一直写下去,直到生命结束。

        先后在《一直游到海水变蓝》《但是,还有书籍》里见到梁鸿以及她笔下的梁庄。因为梁鸿,这个位于河南邓州的无名村庄,从中国的千千万万个村庄里走到了大众面前。村庄里的那些故事在中国的每一个村庄里,日复一日的真实发生着。村庄里的那些讲述者,都是中国广袤土地上沉寂的大多数。

      梁庄的故事,其实是中国每一个农村的故事。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农村的衰落、村级组织班子及血缘家族的发展、外出务工者的奋斗、青壮年人口的流失、留守老人的生活、青少年的犯罪以及传统道德面临的挑战等。村庄人讲述的那些家长里短,让我们看到一个真实的乡土中国。出梁庄者的那些奋斗、卑微、无奈甚至绝望,又是城乡二元结构下每一个矛盾主体的真实写照。

      梁鸿生于梁庄、长于梁庄,曾经与村庄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长大后她告别村庄、外出求学,从城市回到梁庄,像大多数人一样,故土的疏离感和违和感常常会觉得自己像个客人,那些曾经司空见惯的日常,如今反而变得有些格格不入。尽管对村庄经历的欢乐与痛苦感同身受,但同时又似乎对村庄的过去与现在有一种居高临下的优越感,两个自我在书里不断拉扯、纠结。如果说这个还可以理解的话,对于废除死刑、奸杀80岁老太的未成年人,她的观点却让人有些不适甚至无法理解,为此也引发了一些争议。

      以梁庄为例,看中国的广大村庄,在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不断博弈的过程中,它们不断被改造,要么千篇一律,要么走向衰败,甚至消失不见。更为重要的是,随着村庄物理结构和形态的改变,数千年来的乡土文化形态、性格特征及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生成形态也在发生剧变,最终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无法融入城市,又不甘成为传统的农民,他们用骨子里深藏的韧性,在城市和农村夹杂的空间里探寻着一种新的身份认同。也许百年后,我们通过梁庄系列,可以窥见历史车轮行进的轨迹和曾经的变迁之路。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们心中都曾有个“梁庄”——读梁庄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