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孩子相处11年,却不能理解他,是一种什么体验?

01 我们的冲突

我与城哥(大宝,10岁+,男)的这11年,会发生冲突和矛盾的事情有两件:1.玩游戏;2.做作业。

5-10分钟的一起作业,他可以做50分钟。

一遇到背语文,他就卡住,似乎是挡在他面前的大山。

某日作业时间进程表(很有代表性):19:00-21:00(做1-2页数学)21:00-23:00(写作文、背诵、听写、预习、英语单词抄写、一起作业、背英语课文......),他会一边哼着歌,边侧着身子还一边扭动着完成,并声称这样可以补充能量。

一转眼的功夫,悄悄的躲在角落,按着手机。

我一直在探寻,我和他之间的冲突来源于哪里?

我想是我自己的焦虑

我的焦虑来自于我的期待,在我的期待里好的学习习惯、好的学习态度、自控可以帮助他成为更好的自己

Lucy问我:“听起来,在你的期待里有一些对他未来有助益的内容,这是一条可以通未来可能到达的路。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呢?"

的确,在这看来这是一条通往彼岸的路,但孩子的成长是孩子要走的路,他同意我的看法吗?他是怎么想的?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试图去听懂同事、朋友,我却很少花心思去听懂自己的家人,特别是儿子。他懂着玩游戏的背后是什么?他知道应该那样做却做不到,还要面对家长的批评,他心里经历了什么?想玩,却不得不做作业,那被“困”在书桌前的他的感受是什么?如何破局?

没有理解,就无从培养!

如果孩子按照我们的思路、方法(我的控制)来学习和生活,又该如何超越自己、超越我们?

如何支持孩子成为他自己?


02 我们都缺乏心理营养

从这些事中,孩子缺乏“安全感”、“价值感”、“独立自主”的心理营养;

对我自己来说,我也缺乏“价值感”、“爱的能力”。

林文采老师在介绍心理营养时介绍,25岁之前心理营养更多来自于重要他人,而25岁之后,我们的心理营养不足可以自己给予自己。

因此,首要任务是处理好自己,从心理营养方面是给自己补给价值感和爱的能力,让自己能够接纳当下的自己。

孩子对他成为自己心目中的样子,有期待,他只是还没有做到。

我对自己成为自己心目中什么样的母亲,有期待,我也没有做到。

也许对我而言,为了到达“彼岸”不停的行进、奔跑,却忘了和当下的自己和孩子待在一起,如果不是以一种达成目标的方式,如果是一种让当下更舒服的方式,我的思考和行为模式会有什么不同?

(未完待续)

你可能感兴趣的:(与孩子相处11年,却不能理解他,是一种什么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