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17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此环节,于老师落实了写作实践,他给学生介绍了回信的写法:开头要有称呼,要有问候,因为是回信,所以首先要对来信作出回应,最后要有落款和日期。有了这样的指导,学生就突破了写回信的障碍。写完后,于老师没有急于让学生展示,而是让大家自行修改。好文章不是写出来,而是改出来的。那么,怎么修改呢?叶圣陶老先生曾指出:“写完了,从头至尾看一遍,马上自己审核,自己修改,这是一种好习惯。写完了,站在读者的地位,把自己的文章念一遍,看它是不是念起来上口,听起来顺耳,这样做是从群众观点审核自己的文章,也是一种好习惯。”这节课,于老师就给学生介绍了“朗读检查法”,并指导学生通过这种方法自我检查。确实如此,很多时候,默读并不一定能检查出不通顺的地方,而出声朗读,语感本能地会告诉你,哪里是通顺的,哪里是不通顺的。就如平时说话,谁也不会把自己要说的每一句话都先写下来,但我们说出来的话却是通顺的,原因就是我们已经具备了语感。所以,“朗读检查法”是个有效的自我检查的方法,于老师深谙此道。自我修改之后,于老师进行了集中指导。集中指导时,于老师又从字、词、句、修辞的运用是否合适,文章段落是否清晰,语言是否简洁,情感是否真挚等方面进行指导评析。当学生朗读自己的回信时,于老师发现了学生的优点,马上就提出表扬,例如:“我特别欣赏‘我想着,眼前仿佛看到了成群的蜜蜂在花上辛勤地采蜜,仿佛看到了成群的蝴蝶在花旁翩翩起舞’这个句子,这个句子加入了自己的想象,很好。”“这篇回信语言简洁,层次分明,在信中介绍了写信的目的,最后又表达了自己的祝愿。这位同学写得真好,我要和他拥抱一下。”这里,于老师丝毫不吝啬自己的表扬。当于老师发现学生的问题时,他也及时指出,及时纠正,例如,“其中‘知道’一词不当,应该把这个词改为‘收到。”“其中‘加些营养'不太恰当,要改成‘要多增加些营养’。”这样的课堂,才是真实有效的。发现不足,然后纠正,才能让学生有所进步。

而我们常规的展示环节中,老师总是极尽表扬之能,而很少谈及学生的不足,似乎学生的不足就是教师课堂授课的不足。但殊不知,让学生更好地改进,更能体现教师的水平。“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在这节课上,于老师带着学生扎扎实实地触摸了字词,感知了语言,探索了有限的文字背后丰富的意蕴和内涵。表面上看,他没有采用“先进的教学模式”,也没有采用“时髦”的课堂组织形式,但他仍然给了学生那么多有用的东西:他教会了学生怎样辨词析句,教会了学生怎么阅读和写作,教会了学生怎么修改和润色..…这看似平常的课堂,却教给了学生那么多有用的东西。一节课,让我们感受到了语文课堂的大气和贵气。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是为了不教”。是的,在这节课上,于老师就用他的课堂给了我们一个新的评价标准:评价一个语文教师是否优秀不在于他给学生讲解了多少课文,传授了多少语文知识,而在于他是否教给了学生学习的方法,激起了学生读书的兴趣,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