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话的声音,暴露了你的修养——记鲁校《冬日·童年·骆驼队》有感

        还记得人民网公众号中有篇夜读的文章,题目是“你说话的声音,暴露了你的修养”,当看过了鲁校的《冬日·童年·骆驼队》学共课堂,立马这个题目就浮现在我的脑海中,似乎也正是课堂中5·1班孙从逸(音译)同学的那个独特的“静”字有所感受。在小孙同学的课文解读里,对于骆驼的静是这样描述的“人在卸煤,骆驼在吃草。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老师教给我,要学骆驼,沉得住气。看它从不着急,慢慢地走,总会到的;慢慢地嚼,总会吃饱的。”社会环境带给我们的是如此浮躁,而在浮躁中寻觅那一丝静意却很难。公共场合,有人喜欢外放音乐、视频,有人喜欢大声毫无顾忌地聊天;有学生喜欢在班级中,用高声喊叫发泄心中的不满,可能自己舒服自在了,旁边的人都很难受。声音本无罪,可这扰人的音量,让人格外不悦。当孩子读到关于骆驼的静这段描写,似乎我也发现,当你的声音破坏那份宁静,等于不经同意入侵别人的世界一般,给人带来一种无形却有力的伤害。归根结底,小声说话,是基本的礼貌与修养,更是对他人的尊重。

图片发自App


  在鲁校的这节课中,我似乎感受到了小声说话带给我的冲击。原本平淡无奇的课堂,在鲁校轻风细语的引导下,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活跃了,举手的踊跃也从寥寥无几到迫不及待发表自己的见解。学共的课堂里强调的是静悄悄的课堂,之前我并没有明白其中的真谛,那么小的声音,大家能听见吗?能听懂吗?其实教师的声音大小,并不能决定学生是否能倾听,而教师的轻声提问,带来是一种尊重,当同学想听而又无法听清的时候,学会主动的问一遍“老师,您刚才说的是?”一般孩子是不会这样询问老师的,更多的是睁大眼睛,盯着老师思考“老师,在说什么呢?”或者轻声问同伴“老师刚才说的是什么?”,这也就建立最起码的学生在倾听。鲁校在赢得学生的倾听基础上,通过不断的与不同学生对话,像一位主持人般的串联起整个课堂,有的孩子说到了冬日的冷,有的孩子谈到了毡帽脱下时的热气,有的讲到了作者想为骆驼掉毛时修剪毛······,黑板上,鲁校记录下每位孩子的观点,没有对错,只是用点头、微笑、谈自己的感受,让孩子明白自己的发言是有价值的,是带给他人思考的,不知不觉,发言的孩子越来越多了。有的孩子学会了鲁校在串联时所用的语句“我刚才听到xxx同学发言时,我又想到了xxx,它带给我的感受xxx”,这样的话语没有评价,只有简简单单的感受,而表达完感受后的孩子,听到了小声舒了口气,感觉像是终于把藏在心中的话给表述完了。

图片发自App


  有时候,能懂得控制音量的人,更容易让人信服,好像温柔才是最强有力的力量。还记得媳妇儿,有次让我去做洗碗,说“我今天手有点疼,你把碗洗了。”语气中有种命令的口吻,那天的碗不仅没洗,还吵了一架;而另一次温柔的对我说:“老公,今天你能洗下碗吗?我手有点疼,不能碰水”,结果可想而知,不仅把碗给洗了,地还抹了一遍。每个人在生活中,都希望别人对自己温柔一些,其实温柔换言之就是尊重。每个人也都想成为美好而优秀的人,希望身边都是一群温柔的人。只有当你成为那样的人,才会被同样的人包围。


    课堂是一个公共的场合,而润泽的课堂、静悄悄的课堂需要的是轻风细雨的语音语调,不带有任何评价色彩的平淡描述,学生会从点滴中明白,不要随意评价他人,因为你的评价不一定是正确的,也不一定是我所喜欢的。当我在课堂中的个人感受不佳时,我的课堂情绪会制约我的课堂学习效果。小到课堂如此,大到社会相处也是如此,通常能给人带来很好感受的人都被称之为“情商”高的人,也是非常受到同学、同伴、同事欢迎的人。今天鲁校的课堂,带给我真真切切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感觉。你说话的声音,暴露了你的修养,而鲁校的轻声细语,则体现了老师心中的海纳百川。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点滴感受记《冬日·童年·骆驼队》 绿波小学  骆麟

                                                                                                  2019.4.2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说话的声音,暴露了你的修养——记鲁校《冬日·童年·骆驼队》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