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emo复档 “快乐”

2021.5.30

    论快乐。

    我认为我没有资格去写一篇何谓快乐的作文。

    我写道“那些快乐不过是短期刺激多巴胺形成的神经刺激,无法长久,人多在长时间刺激神经中疲惫厌倦,逐渐失去快乐,必须寻找新刺激,长久以往待所有刺激都过后便失去了快乐的能力。”我鼓吹安贫乐道的品格与为民服务的精神,但我实在无法接受了。

    因为我貌似发现若只谈所谓的品格所谓的奉献,其快乐起作用的逻辑也是一样的,但完成一项追求一项成就的同时刺激多巴胺产生满足感,只不过这种刺激的方式更为高级。若拿个人来说,长久以往的效果和那些低级趣味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对社会更有用罢了。

    但这么说也有他的道理。

    我逐渐认为所谓的长久的快乐和不竭的满足感其真身根本就不是单纯的快乐,而应该是“归属感”。

    如《道德情操论》所言,人在共情中易于传递喜悦满足而战胜不快,因为群体交流趋向于将成员的快乐放大化而不快细微化以达成激扬成员团结成员的目的。

    电影《遥不可及》中提到名为“钝感力”的概念,拥有钝感力的人将缩小化自己社交中的敏感程度,很多时候能不在意别人的眼光暴露自己的想法,通俗来讲就是“厚脸皮”加“直肠子”,而富有钝感力的人往往伴随强大的幽默感,男主之一德西斯就是这样的人,善于带动气氛,能给周围的人带来快乐。这样的人在生活中更容易感受到快乐,挖掘生活中的喜悦,这拿所谓的“高级快乐”与“低级快乐”显然解释不通,电影中德西斯是贫民窟长大的黑人,刚从监狱释放,言语粗鄙,举止不雅,而菲利普是亿万富翁,喜欢看书,与人通信,举止端庄且善良,但菲利普难以感受到快乐,而德西斯却轻易给菲利普带去了快乐。这其实正是因为具有“钝感力”的人更容易在暴露自己中将周围的人快速凝聚为整体,激发大家的归属感,因为暴露自己真心更容易引发别人的信任,作为交换也更容易让他人讲自己的真心暴露出来。

    这样再去解释所谓的“高雅情操”和“服务人民”就解释的通了,所谓“高雅情操”不过是一种群体归属的符号与载体,在你沉浸其中的时候时刻刺激你的归属感,这和“原来你也玩原神”作用机理相似。(我最近对此感悟颇深,这真的能拉近距离)而“服务人民”是将自己归属于最大的群体中、通过为群体服务强化自己对群体的认同感与在群体中的归属感,这作用机理与乌合之众类似。

    我很羡慕为什么有的人能天天没心没肺,有的人总是轻而易举就和别人搞好关系,社交能力或许是一种天赋,“钝感力”似乎也伴随着社交能力,而社交能力的强大意味着更容易让自己构建起与别人的归属感(演说能力则容易构建别人对自己的归属感),而在这样的归属中他们能够时刻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与快乐。这才是长久获得快乐的真谛。

    但有的人社交能力既弱,也无多少钝感力。生活中极度敏感,对许多人都怀着批判讨厌的态度,希望别人按照自己的准则生活,不然极易产生讨厌感,哪怕知道不应如此、知道应当包容、知道应提高社交能力,仍无济于事。他们将自己包装起来,内心几乎不向别人显露,总希望被别人发现但又清楚绝无可能,总是差临门一脚而以一句“算了”告终,他们不缺少交流能力但却缺少交知心好友的能力。他们自负但又自卑,无法突破满心恐惧甚至不知恐惧从何而来。若是没有像班级宿舍这样的催化剂他们甚至可能难以交到朋友,他们看起来密切融入社会却实际上与社会深度隔离。这导致他们难以构建起认同感,也就难以获得归属感。

    知道社交能力的重要性,知道应该走出封闭圈,知道自己该向别人敞开心扉,却无法做到。要以理性思维去思考判断感性的事物情绪,或许是我最大的悲哀吧我最近又看了一些群众运动的书籍,或许别人认为他们是乌合之众,是愚蠢的、堕落的,但我确实那么羡慕他们。身在一个如此紧密的群体当中,强大的归属感让他们永远不会失落、迷茫,他们连死去都是光荣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深夜emo复档 “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