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之《边际递减效应》读后感

      有一个小故事,一个没有鞋穿的人意外得到了一双鞋子,让他给这双鞋子评分,不管这双鞋是否赶得上潮流,是否合适,他都会立刻给这双雪中送炭的鞋子高分。接下来惊喜不断,他有机会得到更多的鞋子,但是他继续给后来的鞋子评分时,分数却越来越低。第一双鞋子是“雪中送炭”,后面得到的鞋子对他来说都是锦上添花,为什么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呢?这就是边际效应递减法则。

      这个效应提示我们:我们对物品价值的认识不是来源于物品本身,而是通过使自己的需求、欲望等得到的满足程度来主观地体验的。消费或享用同样的东西给我们带来的满足感和效用,随着边界的变化不断变化,越到最后,效用就越小。这个效应可能有点违背常理,人们通常认为我们得到的东西越多越好,可是读了鞋子的故事,恐怕你已经有所改观。拥有更多的鞋子,感觉却没有越来越好。对!人们思考物品带给自己的满意感不是总量,而是增量,是单位量变化带来的不同感觉。

      边际递减效应在生活中也比比皆是,小孩子总喜欢吃别的小朋友家的饭,总觉得奇香无比,但是如果在这个小朋友家吃上一段时间后,就开始嚷嚷着喜欢吃自己妈妈做的饭了。还有总觉得别人家的花香、别人的玩具好玩,但过后就产生了不过如此之类的想法,这些都是边际递减效应的威力。

        对于一个物品在没有得到的时候,对这个物品的好奇心被极大地激发出来,于是产生了强烈的需求感和占有欲。所以第一次得到的时候就能体会到最大的满足,我相信对于我们人生的第一次你都会念念不忘,小时候的第一个布娃娃,拥有的第一把吉他,你的初恋等等:但是,随着他的熟悉感增强,好奇心急剧下降,如果没有找到更大的闪光点,对这个物品的热情和需求也逐渐递减。对于感情,谈恋爱的双方起初都认为彼此再合适不过,但是时间一长,也难免产生审美疲劳。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距离产生美,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

      边际递减效应在教育中也不例外。孩子最讨厌的是妈妈的唠叨,老师的“苦口婆心”,心理学上讲,批评一次孩子已经得到了应有的惩罚,这个惩罚的效用最大,再批评第二次、第三次、絮絮叨叨说个没完,批评的积极作用已经消失殆尽,惩罚也大打折扣,反而让孩子厌烦。不管是作为老师还是家长,对那些“吵皮了”的孩子发出一声叹息的时候,是不是也要反思下自己,对学生的批评是不是来得太猛烈了一些。现在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有的老师惜字如金却能得到学生的尊重了。同样,对孩子的表扬也不能太“廉价”。赏识也有边界。调皮的学生听惯了批评,老师对他们闪光点的偶尔表扬可能就成为改造他们的绝好契机。表扬开始重复,效果开始下降。

      但是,教育环境复杂,要想在你的教育生活中灵活运用,需要更多的智慧。比如,对于优秀的孩子,有了以前的表扬做铺垫,给学生的奖励只能升值,不能贬值,这样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对于学生来讲,变换刺激,寻找新的闪光点是保鲜的重要手段,死守以前管用的招数,只能适得其反。作为老师,不管了解利用哪一种心理学原理前提是心中充满对孩子的爱,心中洒满爱的阳光才能普照大地!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育心理学之《边际递减效应》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