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也曾对我殷切期望过,为什么最终我碌碌无为?

罗森塔尔效应,亦称“皮格马利翁效应”、“人际期望效应”,是一种社会心理效应,指的是教师对学生的殷切希望能戏剧性地收到预期效果的现象。是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得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

这一效应,不只用于教师与学生之间,对于父母与子女也是如此!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受到他人的殷切希望,但为什么每个人最终的成就却不一样呢?

有这样一个家庭,父母和孩子相处如朋友帮,其乐融融。孩子在学龄前,父母会教给他基本的社会规则,家庭规则。孩子一旦违反,父母会责备,但更懂得如何去引导下次不犯。但对于一些基本的,涉及生命安全,道德行为的规则,父母就会很严厉的对待,从来不会纵容孩子。                      很快,孩子上学了,孩子虽然懂事,但也会遇到所有家庭的学习问题,父母也会面对孩子的表现忽好忽坏,成绩忽高忽低,父母的内心也曾因为孩子的表现而伤身过,但他们一直对孩子都是积极鼓励,正面引导,虽然有期望,但从不把自己的期望转化为压力转嫁到孩子身上。                            面对考试,考好了,和孩子一起疯,一起闹,考差了,和孩子一起扛。分析原因,寻找方法。                            就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孩子的父母的鼓励,表扬,积极的生活状态影响下,孩子最终取得了傲人的成就,没有辜负父母,也没有辜负自己。

但另一个孩子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父母也同样给予了他殷切的希望,但在日常生活中,只要孩子做不好,孩就会被责骂,受到父母的语言,甚至身体的暴力。久而久之,亲子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张。                                    孩子惧于父母的权威,每天埋头苦学,但孩子总是达不到父母的要求。  日子一天天过去,孩子也一天天长大,有了自己的思想,开始了无声的反抗,有时也会暗自想,我一定要证明自己给父母看,但孩子受到的消极毒害太深了,遇到困难,内心深处总会想起父母失望的眼神,否定自己的标签话语。                                            前行的路上非常艰辛,每次都害怕会令父母失望而不敢往前走,就这样,孩子也慢慢长大,远离了父母当初的期望,而孩子也放弃了自己,接受了现实!最终给自己贴了一个我就不是那块料的标签!

其实两个孩子在刚出生的时候都是同样的起点,父母同样的期望,为什么最后却有了不同的结局?

只因父母对孩子期望的行动出现了不同。

成功者背后有一个温暖的家庭,有父母不断的支持,不仅仅在物质生活的,更在于精神层面的支持,父母更懂孩子,更懂得如何激励孩子,如何帮助孩子。

而另一个家庭,只是将自己的期望转化成无形的压力让孩子一个人扛,一个人去面对。他们不懂孩子,更不知道孩子需要什么。

现在已经不是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孩子更需要的是父母的理解,支持,是心灵的需要,心灵的给予与养分!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的期望,但不要让你的期望变成阻碍孩子成长的绊脚石!

你可能感兴趣的:(父母也曾对我殷切期望过,为什么最终我碌碌无为?)